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加强建设沿江体育带的指导意见
(苏体办[2003]95号)
各市、县(市、区)体育局,南京体育学院,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苏发[2003]13号)关于“在沿江开发的过程中,要把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放在重要地位”,“进一步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和身体素质”的要求,现对加快建设沿江体育带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沿江体育带的重要意义
沿江地区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江苏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沿江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到2002年底,沿江地区已培养和输送了65个世界冠军,占全省世界冠军总数的86.7%;有67%的县(市)跨入了全国体育先进县的行列;公共体育用地占全省54.8%;共建设了全省84.3%的全民健身工程(点);拥有全省76%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0.34%。但是,从整体上看,沿江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沿江两岸体育事业发展还不够平衡。面对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承办十运会和建设体育强省的新形势,面对沿江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不失时机地推进沿江体育带建设,对于体育事业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沿江体育带是加快实现江苏体育“两个率先”的重要工程。实现“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定位,是全省各项工作的总任务,也是全省上下奋斗的总目标。体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率先建成小康体育,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既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新一轮沿江开发是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建设沿江体育带则是加快实现体育发展“两个率先”的重要工程。
(二)建设沿江体育带,是进一步优化沿江地区投资环境,促进沿江开发的必然要求。按照《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苏政发[2003]94号),要把沿江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制造业聚集带,发达文明,充满活力的滨江城市带,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大江风光带。建设沿江体育带是沿江文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大大加快沿江地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促进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化沿江地区投资环境,为滨江城市带、大江风光带增光添彩,为吸引国际资本的转移,加快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对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产生直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