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出特色创新,加快技工院校发展。坚持高端引领,立足技工教育发展基础,加强技工院校布局调整,形成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覆盖城乡、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工教育培训网络。开展多元办学,注重利用社会多方面力量开展技工教育培训,拓展多元招生渠道,积极扩展培训对象,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注重内涵发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突出特色,深化内涵,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增强比较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力。
2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以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为基础,逐步实现校企之间在培养计划、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校校之间在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使用、统一考核标准等方面形成紧密型联合关系;探索技工院校在招生、培养、鉴定和就业过程中服务产业调整和集聚区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利用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优势,开展订单培养、企业资助、共建共享、孵化推广、科技合作等多种模式合作,推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3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在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选择不同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的学做合一。在全市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和技工教育创新活动。结合教学改革实际,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完善学分制,不断推进技工教育创新。
4实施技工院校师资补充培养计划。建立完善技工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从2011年开始,每年从国内外和企业引进优秀技工教师,选派优秀技工院校教师赴国内外和企业学习深造,加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五)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1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评价体系。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新机制。
2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结合生产和服务岗位要求,强化标准,健全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对技术复杂、操作性强的职业(工种),其一线技能人才的考评,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和岗位实际需要,采取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等方式组织实施考核鉴定,重点评价执行操作规程、解决技术难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