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充分发挥审计“三个最大”作用,切实推进审计“三个转变”机制,努力实现审计“三个目的”要求,着力提升审计价值。
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审计“三个最大”作用。一是最大程度地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适应人大、政协监督要求,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握经济领域重点难点,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风险。寻找突出问题,预防潜在风险,维护经济安全,重点在投资结构、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产业政策、区域管理等方面揭示经济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政府完善经济治理机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三是最大幅度地提升社会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健全问责问效、审计整改和制度规范联动机制,努力生产更多更好适销对路的审计精品和高端产品,在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最大幅度地提升社会效应。
着力更新理念,切实推进审计“三个转变”机制。一是由事后查处与事前预防并重,逐渐向事前预防为主转变。在认真落实“重大经济疑案、重要批示信件、重点责任领域”必审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审计的预防机制。二是由微观操作与宏观管理并重,逐渐向宏观管理为主转变。坚持一手抓纠错防弊,一手抓机制建设,通过对微观表象的剖析得出宏观结论,揭示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从机制体制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三是由传统审计与责任审计并重,逐渐向责任审计为主转变。正确处理传统审计与责任审计的关系,着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审计监督,防止领导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全面提升效能,努力实现审计“三个目的”要求。一是在发挥审计作用中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坚持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及时报告,充分发挥审计工作预警、预防和纠正的作用;坚持揭示反映重大体制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准确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报告。二是在推动审计发展中体现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在审计范围、审计方向、权力问责上全面突破;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理念,严格执行
国家审计准则,努力构建先进的管理机制;牢固树立公开审计理念,在项目立项、审计整改、审计结果等方面加大公开力度,促进社会监督和审计监督优势互补。三是在提升审计价值中体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百姓。顺应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期盼,认真落实“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