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具体措施
(一)实施“四大工程”
文明素质工程。把文化立县战略构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一起来,积极实践和不断丰富巴里坤精神,推动观念更新、凝聚人心。要长期不懈的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全民认同感,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全县人民文明素质,树立巴里坤人形象,弘扬巴里坤精神,使巴里坤精神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发展的动力、精神的支撑。要加大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力度,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示范窗口等创建活动,普及公共文明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更新观念、拓宽渠道、完善机制、深化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使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保障。制定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使人才结构优化,专业能力逐步提高。加大院团改革力度,提高演艺水平。发挥藏艺于民的优势,培育群众业余文艺骨干队伍,调动民间文化团体和文化中介机构参与群众文化的积极性,积极扶持民间文化演出队活动,发挥县文联及各协会作用,推动文化资源的快速积累和利用。
阵地工程。加大投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育馆(体育场)、标准速滑场、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站。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体育项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格局。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管理,使有限的文化设施尽可能优质高效地服务于民,实现各体育场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场、公园面向群众开放,学校的文体设施也要在保证学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条件的也要向公众开放。社区文化设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做到便民利民、老少咸宜、早晚皆可。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播控中心大楼、完成村村通工程直播卫星接收用户的调试、安装工作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15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数字化,有线数字电视节目达到120套以上,数字广播节目达到100套以上。
文博工程。配合文物考古部门做好古游牧民族聚落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工作,打造全疆第一、全国有名的大遗址保护公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巴里坤博物馆,以清代古粮仓为主,打造西域农垦民俗博物馆,以哈萨克民俗展馆为基础,打造全疆一流的哈萨克民俗展馆,以杨忠贤纪念馆为代表建设首批巴里坤人物馆。继续对汉、满城墙进行抢险加固,做好地藏寺、仙姑庙庙宇群落的复原工程。继续做好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升级工作。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发掘整理申报,尝试非保工作和演艺业、旅游业的结合并合理利用和开发。严格执行《
文物保护法》,制定《巴里坤文化遗产保护暂行条例》,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使文物资源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