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创业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重点支持市级4个工业园区等围绕优势技术领域建设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孵化器体系,提高孵化能力,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3.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化工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加强培训力度,完善服务条件,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一批科技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重点选择一批在全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集团企业开展信息化深化应用试点示范。围绕制糖、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特色支柱产业,搭建产业信息化共性综合应用平台,开展信息化产业示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金城江、南丹、宜州、环江等资源富集区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示范城市建设,带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到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达到10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个,培育建设1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高新技术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科技兴农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粮食(水稻、玉米)、甘蔗、桑蚕、油茶、花卉、油桐、毛(山)葡萄、库区淡水养殖(罗非鱼)、香猪、核桃、板栗、八角、六画山鸡(瑶鸡)、草食动物(山羊、菜牛)、特色水果(珍珠李、黄腊李、?柑)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农业良种培育和繁育示范基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研究开发、转化和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等开展亚热带特色作物高效生产及加工技术示范,开展优良农业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把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具备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等功能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开展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建设一批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平台和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通过现代农业要素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加快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我市优势特色农业领域,鼓励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其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提升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逐步建立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