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点任务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推动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推动企业以自建、产学研合作共建等方式加快建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自治区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自治区级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布局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质检中心等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孵化、中试、培训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3.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试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4.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以重点骨干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研发中心为依托,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制定和推广技术标准,共同培养产业创新人才,带动中小企业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
5.实施创新方法进百企行动计划。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重点选择在30家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推进创新方法在企业应用,帮助企业解决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中的实际问题。
到2015年,重点完善建设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培育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培育与组建。支持河池·南丹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自治区级高新区,加快推进四个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市级4个工业园区及各县市区工业园区成为人才、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提升各工业园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发展壮大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质化工、清洁能源(新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高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