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矿井通风
煤矿近几年处于扩建改造阶段,未布置新的采煤工作面,也未进行生产中的瓦斯检测。据105队1989年提交的《青海省门源县铁迈矿区外围找煤总结》,以往生产中测定2号斜井中瓦斯绝对涌出量(CH4+CO2)为1.4~1.57立方米/分,相对涌出量为(CH4+CO2)为17.28~22.56立方米/吨。按上述瓦斯最大含量计算,矿井瓦斯涌出量为36.95立方米/吨,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3.33立方米/分,矿井属高瓦斯矿井。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立井、副斜井进风,斜风井回风。矿井总进风量按各用风地点实际需风量计算,需总风量为52立方米/秒。矿井初期通风负压为1099Pa,等级孔为1.86平方米,中期通风负压为1783Pa,等级孔为1.46平方米。根据计算结果,矿井投产时期属于通风容易矿井,其余开采时期属于通风中等矿井。
审查意见
1、井田开拓方式经比选采用方案一,即主井为立井、副井和风井均为斜井,推荐方案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
2、水平划分经比选划分为两个水平,即2943米水平和2800米水平,采区划分为两个采区,即3060米~2943米为一采区,2943米~2800米为二采区,阶段高度设置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一采区服务年限为2.8年,采区设置方案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要求。
3、井筒断面和支护方式无比选方案,利用矿井原有主立井,并对原有的副斜井和回风斜井进行扩巷,主井筒断面9.61平方米,副井筒断面6.3平方米,风井井筒断面6.98平方米。主立井采用圆形断面,现浇混凝土支护,副斜井和回风斜井采用半圆拱断面,锚网喷支护,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
4、首采区位置选择在一采区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首采区服务年限太短,不符合相关规定。
5、首采面选在一采区下煤层北翼煤层中,设计产能为30万吨/年,其产能计算过程简单。
6、采煤方法选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采用爆破落煤开采,符合井田煤层赋存的实际情况。
7、井下运输方式选择合理,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8、根据矿井的开拓和巷道布置,同意设计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
9、矿井风量计算所选取的参数基本合理。
10、本章编制内容和深度基本符合可研报告有关编制内容要求,所采用的技术标准、相关参数和计算方式均符合《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和要求,计算的总风量和阻力数值可以作为矿井通风设备选型的依据。
问题和建议
1、建议补充井筒断面布置比选方案。
2、项目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系统,虽然节省投资,建设周期短,但现有系统中的主立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井筒保护煤柱量大,无法充分回收资源,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只有400万吨,因此建议在利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应对矿井开拓方案进行认真比选,减少资源浪费。
3、根据现有系统和矿井历史开采情况,二采区(2800~2943米水平)实际已延伸至矿井三水平,矿井后期通风距离长,阻力大。针对高瓦斯矿井,通风系统应尽可能简单通畅,以利于安全生产。
4、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依据不充分,建议建设方补充详实的瓦斯涌出量数据。
5、矿井属高瓦斯矿井,建议设计院根据具体的瓦斯涌出量数据,补充瓦斯抽采系统具体设计。
六、矿井主要设备
(一)主要提升设备
1、主立井提升工艺及设备
提升系统为井下原煤—运输设备—井下煤仓—带式给煤机—箕斗定量装载—箕斗。
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3.3米/秒,配套电机为YVF355L
1-6型电机,提升容器为1对3吨立井单绳提煤箕斗,箕斗质量2300公斤。
钢丝绳为6V×30+FC-24-1770 ZS型,提煤时钢丝绳的最大静张力58105N,钢丝绳的最大静张力差为35565N,钢丝绳安全系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