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体制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优化。
长沙“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成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与进步摆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把面向国内外引进和整合创新资源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抓手,把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而推动了科技引领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与先进发达城市和全市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相比,我市科技发展还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制约瓶颈:一是科技人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掌握核心技术、有重大科技成果、能带领形成创新型团队的高层次科技领军型人才所占比例不高;二是支撑产业的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的部分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能够支撑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储备不足;三是科技创新的配套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
1、世界科技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融合加速等新的趋势。科技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条件。科技转化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竞争的焦点不断前移。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科技支撑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国际化速度加快,各国在大规模、跨学科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开展合作,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研发机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科技发展模式,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
2、抢占科技制高点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焦点。从国际环境看,后金融危机时代正在酝酿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环境与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问题的科技瓶颈日益凸显,大力发展与新兴科技紧密结合的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各国新的发展动力,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第一资源。
3、科技创新突破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支撑点。从国内环境看,由于我国产业发展在世界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中低端层次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剧,制约了我国经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要求日益迫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途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发展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支撑。
4、区域激烈竞争日益集中于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域。随着我国进入内需主导的发展阶段,资源要素的空间集聚不断加速,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创新体系的优劣、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高端人才队伍的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日益成为区域和城市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湖南省委省政府“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思路的提出,以及“四化两型”新目标的制定,作为担负着率先发展、引领全省重任的省会城市长沙,更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为湖南实现中部崛起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基础
1、加速科技发展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我市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七位。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占全省的1/3左右,已经具备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经济实力。
2、加速科技发展的创新实力比较雄厚。我市科技人才荟萃、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研发实力列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三位。全市拥有科技活动人员6.4万人,两院院士47名;共有高等院校55所,科研院所97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6个。“十一五”期间,我市共获得国家级各类科技奖励100多项,获奖数居国内省会城市前列;申请专利3万多件,年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在中部地区城市名列前茅。
3、加速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为我市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底蕴。科技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政策体系日益完善。长沙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地位迅速提升,信息汇聚能力不断增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创新型城市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等重大工程不断深化,“创新发展、创业富民”的城市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城市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速。创新环境竞争力在全国5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八位。
(三)“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需求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城市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两型化”,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优势,对加快长沙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1、“调结构转方式”要靠科技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我市产业优化升级面临着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形势,如支撑我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均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后发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寻找突破口,推动产业高端化和规模化,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
2、“两型社会”建设要靠科技发展给予强大支撑。我市是“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突破能源和资源的制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解决人居环境和公共安全等问题,必须加强民生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健康生活,必须依靠全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3、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科技发展提供有效引领。创新型城市是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方面的综合体现,长沙推进国际化城市战略需要在国际视野下配置科技资源,即统筹配置科技人才、资金、技术、产业、体制机制等要素,统筹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实现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我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提供有效引领。
三、“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为着力点,大力实施“1256”发展战略,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一条主线,力争在“技术瓶颈和要素制约”两大关键环节上有重大突破,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科技引领支撑、民生科技发展提升、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创业五大工程,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信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提升长沙、科技再造长沙”,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中部崛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