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茂名市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宜居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建设目标及要求
  (一)建设目标。以县(市、区)为主体,选择一批条件和基础较好的镇和行政村进行重点发展建设。2011年在全市开始试点,每年重点打造2个名镇、33个名村、100个示范村。在试点基础上,2012年建成一批名镇名村。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全市30%的行政村完成示范村建设,10%的镇和行政村完成名镇名村建设。
  (二)基本要求。名镇指符合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律,规划科学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城镇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水平较高,在产业形态、人文自然、公共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在宜居宜业、文明风尚、社会和谐、活力创新上,体现出较强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镇。示范村指经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景观改造和绿化美化建设,达到卫生村基本标准,村容整洁、环境宜人、设施配套、生活便利,适宜生存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宜居村庄。名村指达到了示范村建设要求,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优势,农民生活达到较高的小康水平,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村改革发展方向,代表我市农村建设成果和形象的村庄。
  (三)创建要求。
  示范村建设要求。示范村建设要按照建设宜居农村要求,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规划合理、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社会和谐的标准。一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集体收入达到全市中等收入水平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市或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以上。二是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农民住房建设服从本地规划建设部门的规划指引,无乱搭乱建现象。三是基础设施完善。村内道路硬底化,路面平整,与外界交通畅通,出行方便。给排水设施完善,实行雨污分流,消除严重内涝。通自来水、通电、通讯网络全覆盖,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高,有村民休憩的小公园、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馆、文体广场及体育健身设施。四是村庄整洁卫生。村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村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皮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有专门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无直接向江河水库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实现家畜、家禽全部圈养,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河塘无杂草漂浮物。五是村庄的绿化率、美化情况良好,有较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六是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稳定。有较强的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村民和谐相处,社会治安良好。
  名村创建要求。列为名村的行政村,所辖的自然村应有一半以上按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改造整治。名村建设应依托自身条件,做强个性特点,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民居风貌、农林渔业、乡村旅游、基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突出特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知名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和传统产业,主导产品明确,对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存一定规模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或民间绝技、绝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或冼太文化、荔枝文化、石油文化、民俗文化等特点突出;有一定规模或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绿色食品等,观赏、休闲或游憩价值较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山体、植被、水系、湿地等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整治。
  名镇建设要求。根据其资源禀赋、区域位置、发展优势等要素条件,着力打造特色工农业名镇、交通枢纽名镇、商贸中心名镇、生态山水名镇、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旅游名镇等不同类型的名镇。一是工农业名镇。有知名的特色农业、工业、手工业和传统产业,主导产品明确,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明显。二是交通枢纽名镇。交通运输业发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三是商贸名镇。有知名的特色工业品牌,有集聚的工贸园区,形成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服务集成,或者有区域性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特色鲜明的专业市场,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四是生态山水名镇。具有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五是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六是旅游特色名镇。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旅游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内外交通顺畅、环境优美。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