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质量水平和保证能力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做好质量信用的记录和更新。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23791),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质量诚信信息资源,推进平台建设,动态发布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在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质量信用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先行试点,逐步开展对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工作。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施行分类监管,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县质监局;配合单位:县工商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招商局、人行天水中心张家川县支行)
(九)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
1.着力构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县卫生、农业、林业、畜牧、质监、工商、食药监、商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和工作领域,尽快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评估论证、许可认证、监督抽查、过程监督、风险监测、安全预警、事故处置、事件应急等监管机制。各监管机制应紧密衔接,共同构成严密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到2015年,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对食品小作坊施行有效监管;药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全部通过强制认证或行政审批;牛羊全部实现定点屠宰检疫。建立乡(镇、街道)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监管专干,选聘村、社区人员担任协管员、信息员和社会监督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效预防重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牵头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县商务局)
2.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为核心,产品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相配套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根据产品质量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监督检查的范围、频次和种类。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违法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数据库,定期分析质量状况,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加快建设全县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产品质量状况和安全预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通过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有效实施,形成对全县产品质量整体状况的有力监管和控制。到2015年,全县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建档率达到100%,产品质量可比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牵头单位:县质监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食药监局)
3.加强疫情疫病监控体系。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传出,保障全县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牵头单位:县畜牧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商务局、县工商局)
4.推进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张家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检测所等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进程,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所有检验检测项目的基建、设备、人员、制度以及质量体系等建设,并通过省质监局验收和认证认可。同时,根据全县产业结构特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重点产品的市级质量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和县区公共质量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整合社会检测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社会检测机构作用,稳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市场化、集团化。到2015年,形成能够基本满足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验要求的省、市、县三级检验检测技术网络。(牵头单位:县质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畜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