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浦东城市建设状况及其特点,搞好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绿色文化。浦东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要以小陆家嘴地区为重点,展现当今世界最新建筑科技成果,增强楼宇文化内涵;搞好重点区域、重点建筑的灯光照明,美化浦东城市夜景;要在世纪大道两侧规划建设高品位的主题雕塑群,使其成为上海城雕精品荟萃之地,烘托城市建筑的文气;要依托城区五大居住分区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居和农居文化特色;要以普及建筑文化知识、倡导新时期建筑文化为手段,引导浦东建筑文化健康发展。浦东绿化工程,重点是全面实施规划中的公园绿地建设,尤其是主题公园、特色公园的建设;全面形成各开发区和居住区的绿化特色;要更新观念,改进设计手法,创造更多的绿化精品;以“两道两园”(滨江大道、世纪大道,世纪公园、中心绿地)为载体,适时举办大型花卉或其他园林生态类博览会。
(四)完善文化设施网络
加大投入,用好存量,努力建立和完善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迅速便利的公益性文化事业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重点是:
——新建一流的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此项内容已在“营造城市文化核心”一节专门表述,这里不再展开)。
——基本完成区域性文化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在陆家嘴-花木文化核心和社区文化设施之间建设一批区域性文化设施,建成浦东图书馆、新区文献中心;新建高桥、金杨、临沂、杨思等社区文化中心,新建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点;改造区域性文化设施;继续办好《浦东新区周报》、《浦东开发》杂志、浦东人民广播电台、浦东有线电视中心,“网上浦东”网站,积极鼓励创业者到浦东建立各类网站。
——搞好城区和农村的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原有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居(村)委图书室全面建成。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按星级标准改造一批影剧院。实现区、街镇两级图书馆计算机联网,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理顺政府职能,依靠社会力量,在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形成多元投资和多样化、社会化管理的新格局,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功能。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好农村文化设施。
——推动浦东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对全区2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全面落实保护措施;重点做好宋庆龄、张闻天、黄炎培故居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并做好宗教资源的保护工作。
(五)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强化浦东文化活动的品牌意识,形成文化活动的集聚效应,提高浦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进国内外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经济发展的活力。
——吸引一些市大型节庆活动在浦东主办或部分由浦东承办。上海目前已拥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视节、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少年儿童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浦东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这些重大活动的主办或部分承办工作,要利用这些重大文化活动的优势强化浦东的文化展示、交易和交流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