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保量地建设好已经确定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抓紧世纪公园、上海科技城、浦东图书馆、浦东少年宫、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东方艺术中心、新区文献中心的建设,确保这些项目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并投入使用。
——规划中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包括大型文化活动向这一区域相对集中。规划设想中的浦东书城、大型市民文化广场、上海海洋水族馆、浦东影城等项目尽可能集中到这一区域,加快文化设施在该区域形成规模效应。
——完善这一区域的城市综合配套建设。对已建成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及周边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旅游类资源,及时作好宣传推介;完善这一区域的交通规划,形成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继续加强这一区域的信息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使该区域成为上海信息化水平最高、生态环境最佳、城市管理最好的地区之一。
——推动世纪大道文化走廊的开发建设。在世纪大道两侧集聚高标准的文化设施和高层次的文化机构,建设大型文化广场和精品雕塑,在周边支路规划建设文化街、餐饮街、商贸街等专业特色街市,把世纪大道建成现代娱乐休闲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文化建设涉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要围绕浦东新一轮功能开发和城市建设的目标,全面提升浦东城市的文化内涵。
——结合区域发展状况及其功能特点,搞好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尤其是开发区文化以及农村文化建设。内环线内城市化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推进科、教、文、卫、体、法“六进”社区,改善社区文化服务的环境;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创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特色广场文化,增强浦东广场文化在全区、全市市民乃至国内外游客中的影响力;大力创建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大力推进家庭读书活动、家庭上网工程。以重点开发区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结合各自的功能定位,营造企业尊重人才、崇尚科学、公平竞争、兼容并蓄、艰苦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按照重环境、重管理、重功能的要求,搞好开发区的社会事业配套建设,整体优化开发区的人文投资环境。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科技兴农、知识致富、文化育人为目标,努力形成“一镇一品”特色,建成川沙等一批文化特色镇;推广文化下乡,创办农村“文化集市”。
——结合行业状况及其功能特点,搞好会展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会展文化,要在服务的现代化、规范化、高效率上下功夫,促进会展业上档次、上规模、树形象。商业文化,重点是要不断提升“品、店、人”的文化品位,增加文化附加值,使现代商业文化逐步形成商誉资本。新上海商业城要构筑一流的休闲购物旅游环境;各居住分区的区域商业中心要努力成为传播商业道德和市场经济观念的源泉。旅游文化,要以都市景观和主题公园等为基础,整合市政设施及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东、中、西特色旅游板块,保护好浦东的宗教文化资源和名人故居资源,构建浦东旅游文化框架。校园文化要着力形成以素质教育为重、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学生达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的良好境界,形成热爱浦东、意气奋发、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