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保障老有所医,促进健康老龄化。
1、要在不断深化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强特困和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与服务,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患者实施慈善医疗救助,对99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
2、加强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工作。到2005年,为全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通过社区慢性病监控网络对老年病人进行监护、用药和康复指导,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基本普及户籍医生制度。
3、加强城乡老年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全区各级医疗、预防网络都要把老年医疗保健康复工作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明确定位,一网多用。一级医院是社区老年医疗保健网的基础,“十五”期间要完成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换,负责指导卫生站、村卫生室的工作。要有计划地开展老年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4、要积极探索并建立为老年病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生活护理的老年护理医院。在社区功能开发中重视发展为老年病人服务的家庭病床,并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管理,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老年病人的需求。
5、大力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场所,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自我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应把老年健康教育列为文明单位考核内容,到2005年,城区老年人健康教育覆盖率应达到80-90%,农村应达到50-60%。
(五) 广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1、老年文化活动应立足社区,面向基层,崇尚科学、讲究文明,坚持小型分散与相对集中相结合,因地制宜与改善设施条件相结合,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加强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到2005年,所有居(村)委都要建立老年活动室,并创建一定比例的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有条件的社区和居委要积极兴办老年文化图书室,要创造条件开辟老年文化健身活动点。“十五”期间,要利用原有的存量资源,争取在沿江片建造一所多功能的浦东新区老年活动中心。
3、举办老年活动,丰富精神生活。要充分发挥现有场地和设施的作用,开设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文化艺术和读书活动项目,到2005年,所有的街镇文化站、图书馆要建立文化和读书活动的老年人骨干队伍,定期举办老年歌咏、书画、摄影等各种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