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正在形成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广泛使用高新技术,集中建设了以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外高桥保税区二期、上海信息港浦东枢纽等为代表的具有城市综合功能的重大工程,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智能性楼群和设施先进的医院学校、体育场馆,以及适合各类人员需求的住宅小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城市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全面渗透,促进了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九五”期间,浦东新区把推进信息化作为一项基本战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应用已进入国内先进地区的行列。

  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到2000年,浦东新区建成了以光纤传输媒介为主的电话网,DDN数据交换、移动通信、虚拟交换等电信新业务迅速发展;在市主干网的基础上,引入多家公司竞争,实现了ISDN、ADSL、LAN、HFC等多种接入方式,形成了窄带和宽带相结合的综合数字网;上海IP宽带技术和“三网融合”在浦东应用试验成功,使浦东信息化建设迅速向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传输数字化、服务业务多样化迈进。

  信息资源应用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浦东新区超过200栋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化大楼,成为金融、贸易信息流的重要载体;智能小区的建设,既推进了社区信息化,又成为拉动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新热点;综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开发完成的全要素数字化地图,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教育信息管理、户籍管理、城市管理等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支撑;卫星定位系统在公安、公交上的应用,网上教育和远程医疗等方面的试点进展顺利;“网上浦东”已初步成为沟通政府与市民的桥梁。

  4、科普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九五”期间,浦东新区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2000年科普人均经费达到1元,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确保了浦东新区科普工作的顺利展开;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建立了基层科协和相关的专业学会、协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普工作网络;全面实施了建立10家科普村、10家科普居委、10家科普教育基地和10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四个十”科普创建工程,其中极地科普馆和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强化了社区精神文明的载体建设;成功组织了五届科技节和三次科普宣传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其中专题科普宣传活动达1523次约56万人次参加,科普讲座2888场约40万人次听讲,使浦东新区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初步形成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氛围。

  5、科技合作跃上新台阶

  浦东新区与国家部委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关系,推动了国家级科研机构与项目向浦东集聚。与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在张江共建了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中科院、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协调委员会”,建立了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和资助中科院系统研究成果产业化的“种子资金”;与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合作,推动了以浦东软件园为核心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与科技部火炬中心合作,签署了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合作协议,召开了由六部一市共同发起的世界孵化器大会,并发表了旨在推动创业、创新的《上海宣言》;建立了国家863光电子领域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创业园与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目前,以国家新药研究中心、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已入驻浦东,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种子资金”项目实施两年来共支持了17个项目,首批项目已开始在浦东实施产业化;浦东软件园一期工程已竣工,入驻率达到100%;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已成为一个多元投资、企业化经营的专业孵化器。

  浦东新区科技事业在“九五”期间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亟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基本停留在对外来技术和产品的消化吸收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不多。

  二是整体的创新、创业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现行的某些科技政策与WTO原则尚有差距,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有待优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创业文化尚不浓郁,整体科技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专业的科技团体和街道、镇基层科协组织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学术讨论、科技交流活动还不多,勇于改革、崇尚创新、容忍失败的价值理念还需进一步弘扬。

  四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需加强,信息化工作网络和人才队伍还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 国内外科技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中国家必须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内容,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