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生活垃圾处理实施资源化。2003年,在曹路镇建成1个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生化处理厂。
(3)改造完善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健全危废安全处置系统。通过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措施,淘汰设施简陋、技术落后,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废物处理厂;扶植一批基础好、技术新、管理严的废物处理厂,实施废物安全处理。按计划建成1个危废处理厂。
(4)强化对医疗废物、放射性废物的管理,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安全处置,对现有医用焚烧炉逐步予以撤消。新区环境管理部门应会同卫生和药监部门,对医院医疗废物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至2005年新区医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5)加强科研合作,推动固废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填埋、焚烧、生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加强对有机复合肥、废塑料综合利用、废电池资源化利用、大件生活垃圾、电子垃圾处理利用技术的研究。
七、绿化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绿化建设
(一)实施原则
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行动目标与指标
到2005年,基本建成以环、楔、廊、园、林为特征的新区绿化布局框架。公共绿地面积总量达685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楔形绿地为载体,启动南、北大型生态公园建设。
(三)行动措施
根据“十五”计划,新区绿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实施楔形绿地、主题公园、生态公园、生态林、工业园区防护林、主干道路以及河道两侧的绿化带工程建设。
1、大规模推进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发展楔形绿地、外环绿带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海塘、工业防护林,建设高压走廊绿带和上游引水管渠绿带,启动部分市级公园绿化建设。
完善居住区级配套公园的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到2005年,建成桃林公园(面积13公顷)、花木公园(面积3公顷)。同时,根据批准的小城镇规划,在集镇范围内建设镇级社区公园10-12个,规划面积30公顷左右。
2、加大新区绿色生态走廊建设。
(1)以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为重点,大力开展道路绿化建设。根据《浦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交通干线两侧应建设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在内环线两侧建设20m宽的绿化带,外环线两侧建设500m宽的绿化带;新建地面主干道、公路和铁路规划绿地不少于道路红线之间或路辐宽度的20%;外环线以外农村地区新建成或改扩建交通干道和快速干道两侧设置5-10m绿化带。
到2005年,外环线100米绿带全面建成;500米范围内,完成三林、唐镇段的苗圃林带建设,配合罗山路、五洲大道、远东大道、济阳路、申江路、华东路、金科路等14条主干道建设,同步完成道路绿化带建设;华夏路、博文路、金桥路绿化带部分建成;完成云间路等11条次干道的绿化建设,新建道路绿化带811.2公顷。
(2)河道防护林和高压走廊绿地建设。“十五”期间,河道防护林建设的重点是完成17条骨干整治河道的两岸绿化任务。其中区内17条骨干河道除川杨河两岸绿带为30米外,其余16条河道两岸设置10-20m宽林带,绿化率力争达到100%;一般河道沿岸设置5-10m宽林带,两岸绿化率达到50%。
到2005年,结合河道整治拓宽,建成川杨河、三八河、洋泾港、白莲泾等城市化中心区的河道绿带,部分建成张家浜、浦东运河绿化带,建设上游引水管渠防护绿带,进一步完善新区绿色生态走廊结构。
到2005年,新区现有高压走廊下用地应全部拆除违章搭建,建设防护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