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成重点地区污水改造工程。完善沿江污水收集系统,结合规划,2005年完成沿黄浦江(东沟-耀华)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适时关闭直排内河系统的水污染严重企业;加快落实高化公司等企业的污水纳管工作。落实工厂、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污水截流工作,同步实施中心城区企事业单位的污水分流和截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施分流制改造,无条件的实行截流,以减少对河道的污染。完成5个生活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示范工程建设。
2、基本实现分流制地区雨污水分流,进一步扩大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流工作。在已实施的11座雨水泵站截流改造基础上,实施泾西、云莲等污水雨水泵站改造;继续加强对混接严重地区的改造,主要改造新建住宅区的雨污水混接点和旧街坊里弄的出口管,提高污水截流率。
3、全面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1)重点综合整治区骨干河道和城区河道。配合申博工作进行白莲泾综合整治,治理三八河、王家浜、马家浜;城区河道主要完成三林北港、中汾泾、春塘河、严茂塘等河道整治;上述河道实现护岸挡土、引排便捷、污水纳管、绿化成带的目标。2005年前,完成创新河与张家浜、川沙城河浜虹桥港河道辟通工程。
(2)开展河道正常清淤和护岸工程建设。完成马家浜、三八河、川杨河、白莲泾等河道的样板护岸工程。
(3)重点开展新区办公中心及周边地区、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高桥(含保税区)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内的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4、实施科学调水方案,合理调动水资源。采用“双引双排、南水北调”的调水方案,河道建闸疏拓,完善河网布局,启动赵家沟东闸,重建张家浜(西闸)水闸、白莲泾水闸;建成后的张家浜东闸、赵家沟西闸和外高桥泵闸的运行方式与三甲港水闸和五号沟闸相同。基本实现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2005年建成白龙港污泥集约化处理厂,处理白龙港、竹园污水厂产生的污泥,建成居家桥和杨思中心城区自来水厂的污泥处理装置。
5、继续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 推动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两大污水排放系统服务范围外靠近重点控制河道的小城镇或自然村,通过中心村规划建设,抓好小型实用污水处理系统的试点工作,建立一些简易、低成本污水处理设施,如氧化塘、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6、完善新区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安装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流量计和COD实时测定仪,实行在线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源动态变化,督促企业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率。增加骨干河道监测点,在部分站点进行生物监测、微量有机物检测指标的试点工作,完善新区水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7、初步建立以运作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制度规范化、整体最优化为基本原则的新区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四、大气环境治理
(一)实施原则
按照“综合整治,预防为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从控制和逐步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强建设施工管理和监测系统建设、防治扬尘污染等方面着手,不断改善新区环境空气质量。
(二)行动目标与指标
2005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稳定在85%以上,力争达到90%,机动车尾气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三)行动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有计划地实施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双鹿化学纤维有限公司、上海农药厂等污染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浦东水泥厂也应按计划实施搬迁。
2、推进清洁生产。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完成内环线内所有燃煤锅炉和内外环线间4吨/小时以下锅炉清洁能源替代。2005年前,供气范围内所有单位全部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