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追求健康生活。改变市民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市民合理营养知识知晓率,推进社区公共营养服务,改善居民营养状况。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吸烟,遏制青少年吸烟率上升势头;争取无烟医疗机构占50%,无烟大厦(大楼)占80%,无烟企业达到50家。市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40%,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60%;遏制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上升趋势,实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引导市民从自我做起,消除不卫生习惯、杜绝不卫生行为,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吃不洁食品,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劝阻他人不卫生行为。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把流动人口管理列入社区管理范畴。普及免疫接种知识,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四)倡导健康婚育。社区均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家庭计划生育指导和服务。80%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达到规范化标准,部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的婚育观念,做好生殖保健综合服务,提高新生人口素质。学生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3%。提倡健康、负责任的性行为,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孕产妇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90%,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5/10万和6‰以下;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达到85%。
(五)普及健康锻炼。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构建以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和信息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社区健身设施,所有街道和50%以上的镇拥有健身苑,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村)委拥有健身点;加快群众体育场所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50%以上的街道和20%以上的镇设立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让每个市民至少喜爱、学会和参与一项体育活动,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达到全区人数的50%。
(六)建立健康校园。建立学校健康促进委员会,学校保健教师与医务人员职业培训率达到100%,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学校食堂卫生等级评比B级以上的达到97%,控制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学生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100%,做好常见病和突发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开展心理咨询的学校达到94%。建立校内控烟规章制度。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力争建成1个上海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社区,2-3个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社区,力争40%的学校建成健康校园。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