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条 工伤保险实行基准费率:一类行业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二类行业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三类行业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
用人单位属一类行业的,按行业基准费率缴费。
用人单位属二、三类行业的,费率实行浮动。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按行业基准费率确定,以后由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一至三年浮动一次。浮动费率的确定及调整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卫生、安监部门制定。
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由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对照工伤保险行业费率标准确定。经营范围跨行业的,按照经营的最高风险行业的差别费率档次确定。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用于下列支出:
(一)工伤医疗费;
(二)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
(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丧葬补助金;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八)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费;
(九)职业康复费;
(十)辅助器具费;
(十一)疾病与工伤因果关系鉴定费;
(十二)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工伤保险储备金按统筹地区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征缴额10%的比例提取,储备金累计结余额不得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征缴额的30%。
工伤保险储备金的使用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储备金一经使用,应当及时补足差额。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市人民政府垫付。
第九条 设立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承担以下鉴定或者确认工作:
(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
(二)停工留薪期限的确认;
(三)疾病与工伤因果关系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