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人才建设和宣传工作。
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制度,完善各地各部门信息化岗位设置和管理聘用机制。鼓励政府与企业、高校、职业教育等机构联合培养一批掌握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制定和实施全民信息技能培训计划,面向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科技人员、农民等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全民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以信息化应用现场会、成果展示会等为载体,开展信息化建设主题宣传活动,调动公众、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体系。
发挥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建立本规划实施过程的动态评估、滚动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将规划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进行细化分解,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并逐条落实。建立规划落实的调度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的总体要求,做好与相关领域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和衔接工作,切实落实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各地要立足本地的实际和优势,优质、高效完成本地区的信息化规划编制,推动本规划任务的落实,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工作。
附件:1.规划涉及的名词解释
2.重点工程工作分工表
3.目标任务分解考核表
附件1
规划涉及的名词解释
RFID:即射频识别,通常被称为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的应用有物流管理、航空行李处理、快运包裹处理、身份标识、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等。
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体与物体 (或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将大量计算资源通过网络连接,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 “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互相渗透、相互兼容,逐步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是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趋向一致,网络层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互相渗透交叉,朝着向人们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目标逐渐交汇,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IPv4: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协议。
IPv6:是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v4的下一代互联网地址协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IPv4的互联网地址资源出现不足。为解决IPv4网络地址资源有限的问题,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了IPv6协议,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无线城市:是指使用高速无线宽带技术覆盖城市区域,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获取信息的服务,支撑移动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信息化应用。无线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CA认证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加密算法,为用户提供一个基于数字签名的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网络通信中标志通信者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其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通过数字证书,可以保证用户之间在网上传递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容灾备份:是指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应急方式,以应对灾难的发生。其内容包括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业务连续规划、人员架构、通信保障、危机公关,灾难恢复规划、灾难恢复预案、业务恢复预案、紧急事件响应、第三方合作机构和供应链危机管理等。
IP城域网:是指各个地方IP业务的承载网络,属于互联网的一部分。
ICT集成服务:是指综合运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为各类用户提供系统集成、通信网络支撑及软硬件开发等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服务。
3G: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我国提交的TD-SCDMA与欧洲的 WCDMA、美国的CDMA2000成为3G时代最主流的三大技术。TD-SCDMA: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该标准是由我国提出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LTE:是3G的演进,作为39G的全球标准,该标准改进并增强了3G的相关技术。
4G: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集3G与无线局域网技术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
GPS:指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IPTV:是指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技术。
3S技术:是遥感技术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附件2
重点工程工作分工表
工程名称
| 工程分解
| 责任单位
| 协作单位
| 建设起止
年限
| 总投资
(亿元)
|
两化融合工程
| 1.建立两化融合试验区;2.建设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3.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
| 省工业信息化厅
| 省直各部门、企业
| 2011-2015
| 350
|
电子政务提升工程
| 1.建立吉林省政务信息资源中心;2.建设新一代电子政务协同平台;3.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监察综合平台;4.完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
| 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工业信息化厅
| 省直各部门
| 2011-2015
| 200
|
信息惠民工程
| 1.开展“数字教育”;2.实施“数字医疗”;3.实施社保“一卡通”。
| 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工信厅
| 学校、医院及相关各部门
| 2011-2015
| 450
|
信息兴农工程
| 1.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2.搭建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3.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工程;4.建设新一代涉农电子商务平台;5.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村村响”。
| 省农委、省通信管理局、省广电局、省工业信息化厅
|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等部门
| 2011-2015
| 350
|
数字城市工程
| 1.打造“数字城市”;2.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3.开展智能社区试点。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测绘局、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信息化厅
| 省直各部门、企业
| 2011-2015
| 200
|
物联应用工程
| 1.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2.搭建省级水资源智能化管理平台;3.完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4.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
| 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公安厅、省工业信息化厅
| 省直相关部门、企业
| 2011-2015
| 350
|
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 1.建设数据灾备中心;2.建立信息安全评测和监控体系。
| 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信息化厅
|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
| 2011-2015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