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为主线,以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严格执行国家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上大压小”,合理控制总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升级,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增产减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总量的前提下,铁合金产业得到适度发展。
(二)发展目标
1.铁合金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实现工艺装置大型化、清洁化、现代化。到2010年,1.25万KVA以上铁合金矿热电炉占50%以上。
2.铁合金生产能力适度发展,与市场需求基本相适应。新建、扩建铁合金电炉总容量98.55万KVA。到2010年,铁合金电炉总容量形成107.91万KVA规模,比2006年增加43.25万KVA;生产能力172万吨,比2006年增加46.78万吨;铁合金总产量109.63万吨,比2006年增加62.5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76.7亿元,比2006年增加49.47亿元,增长181.7%。“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铁合金电炉容量36.81万KVA,淘汰生产能力64.85万吨。
3.能耗、物耗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得到改善。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铁合金产品单位资源消耗比2007年降低10%以上,主元素回收率比2007年提高10%以上,生产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达标率达到100%。
4.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培育发展年产铁合金1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万吨以上的企业5家。年产铁合金1万吨以上企业占全部铁合金企业的50%以上。
5.积极发展低磷锰铁、低磷、低碳高硅锰铁合金以及合金粉剂等高纯度和多元复合优质铁合金,满足钢铁工业今后发展的纯净化、超纯净化、低合金化、微合金化等方面的要求。
三、产业布局
(一)产业布局原则
坚持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新建和改、扩建铁合金项目主要布局在铁合金产业发展基础好、环境容量大、水电资源和电力供应相对充裕的县。市区不布局铁合金生产项目。
(二)布局方向重点
1.桂梧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包括阳朔县、荔浦县、平乐县,严格控制发展铁合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