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区域布局明显优化,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省重点打造的现代产业集群、开发区(园区)等产业集聚地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公共检验检测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至2020年,形成以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综合性检验检测研究机构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区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检验检测中介机构为重要补充的创新型、开放式、国际化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公共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检验检测覆盖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分别布局建设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电子信息、化工和新型纤维等新材料、物联网传感器和智能技术、太阳能光伏和光热产品、环保设备和半导体光源、高端制造装备和关键基础零部件、船舶舾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和关键部件、核电基础材料、特种设备节能等新兴产业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立一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发展亟需的全省最高计量标准,制定一批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促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水平。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把握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趋势,重点建设石化、钢铁、有色金属、汽车、轻工、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产品以及节能减排的检验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全省各地产业集聚区公共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跟踪研究和预警,强化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检验检测保障能力。围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进一步加强农产品、食品、化妆品、玩具、皮革、纺织服装、日用电器、装饰装修材料等消费品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加强药品安全性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以及国家重点监控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和行业质量分析、预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为保障民安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快构建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围绕全省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以公共检验检测机构为核心,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力量,在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的综合性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联建共用、资源共享。推动平台成为分析试验基地,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分析和改进建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推动平台成为标准研制基地,帮助企业占领产业技术制高点,带动产业标准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平台成为技术研发基地,组织开展关键检验检测技术科研攻关,突破制约产业技术进步的瓶颈;推动平台成为培训咨询基地,帮助企业提升人才素质和掌握共性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