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14列“是否修改”,地方确认修改填写“是”,不修改填写“否”。
9.第15列“情况说明”,地方不修改疑问图斑时,需填写不修改的原因。
10.第16列“照片链接”,对于卫星影像拍摄时点后期实地确实建设的B、PJ、W疑问图斑,应在实地拍摄能反映实地建设进展的照片,并插入照片链接。
11.第17列“备注”, 地方未修改疑问图斑时,填写实地开工建设时间(如xxxx年xx月);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附件7
非建设用地变更疑问图斑核查记录表
内业核查
| 地方复核
| 备注
|
行政区代码
| 序号
| 图斑标识码
| 图幅号
| 权属名称
| 座落名称
| 变更前地类编码
| 地类编码
| 建设用地类型
| 新增耕地来源
| 地类备注
| 图斑面积(亩)
| 是否修改
| 情况说明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 | | | | | | | | | | |
填表说明:
1.核查单位需填写内业核查部分,地方复核部分由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填写。
2.第3、5,6、7、8、9、10、11、12列填写地方上报增量数据中对应属性内容。
3.第1列“行政区代码”,为县级行政区行政代码。
4.第2列“序号”,所有的图斑按照图幅号排序后再顺序编号,可不连续,需唯一。
5.第4列“图幅号”,填写该图斑所在的标准分幅图幅号。
6.第13列“是否修改”,地方确认修改填写“是”,不修改填写“否”。
7.第14列“情况说明”,地方未修改疑问图斑时,需填写不修改的原因。
附件8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编写说明
一、报告题目
《××省(或市或县)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二、主要内容
(一)本年度各主要地类变化情况。
(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1)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对当年建设占用耕地和数量,分“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而未用”、“本年未批先建”三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灾毁耕地情况。主要说明灾毁耕地的原因、灾毁程度(可复垦和难以复垦)及分布区域等。
(3)生态退耕情况。主要说明当年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数量和原因。
(4)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对当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面积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分析当年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中可调整地类的类型及面积情况,以及年末基本农田的类型和面积状况。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1)补充耕地情况。按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分析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情况。
(2)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变为耕地情况。
3.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情况分析。
(1)耕地总量平衡情况。分析年度全省及各市县耕地增减变化情况,并将现有耕地面积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耕地保有量作对比分析。
(2)占补平衡情况。比较分析全省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情况,以及按建设项目占补平衡的情况,说明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1.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对建设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分“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而未用”、“本年未批先建”三种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2.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
3.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新增建设用地及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的数量,与年度的土地利用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说明计划安排使用情况,对差距较大的,要详细说明。
(四)检查抽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