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专业建设上重点支持与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建设。
(三)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学科、专业为平台,加强精品课程、重点教材、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优化配置。
三、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增加教师总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要打造150支省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并重点从教学创新团队中培养和评选150名教学名师、250名教坛新秀。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含立项建设单位)到2015年的生师比达到14:1以下,其他本科高校在15:1以下。
(二)坚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教授每学年至少主讲一门本科课程,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上课的,不再聘任教授职务。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积极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身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三)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新教师上岗培训制度,全面推行助教制度。在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校际联合培训培养。建立教学名师巡讲制度,积极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推动教师跨校交流访学。
(四)鼓励和支持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全省重点建设15个左右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基础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依托示范中心开展本科高校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四、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合作,建设50个共享共用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继续建设已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从中遴选100个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广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重点建设。
(二)增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点组织实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程序设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财会信息化、外语演讲、师范生教学技能、医学、生命科学、广告设计等大类学科竞赛。继续与相关组织和部门合作开展新苗人才计划,资助大学生多形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