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转变”:
实现经济结构由外源依赖向内外源并重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向低碳环保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由加工为主向产业链高端转变;实现产业组织形态由分散布局向集约发展转变;实现企业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五个提升”:
--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培育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产值超30亿的企业15家,其中超50亿的企业5家,超100亿的企业2家。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平均R&D占总产值的比重达2%,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年平均下降2%;新建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5个,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名牌,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0个以上,总量超过150个。
--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产业基地、专业镇以及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业承载力较强的专属产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超8个,其中超300亿元的1个,超200亿元的3个。
--产业根植性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中民营经济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专、优、特、精”的民营企业,推动一批民营企业成功上市融资,培育一批民营总部企业。
二、增强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
组织实施好“科技东莞”工程,用好每年20亿元的“科技东莞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工业、科技、信息一体化,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实施工业生产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应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增强传统产品功能和质量。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对节能技改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约资源、增进效益、增强竞争力。
(二)实施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推广“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创建标准化示范镇,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消灭无标生产。鼓励企业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积极参与或主导各类标准制修订,抢占产业制高点。在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内推广企业联盟标准,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建设专利技术交易中心,鼓励专利技术交易,发展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服务业,积极推动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与技术标准相关的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