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提高“110”系统的硬件建设水平。
进一步完善全市的气象探测系统和气象信息交流和服务系统;建立健全以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
(三)完善各类防灾减灾预案
要以人为本,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防灾减灾预案。预案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抗灾指挥组织系统,制订防洪体系联合优化调度方案、防汛抢险方案,编制不同频率的洪水风险图,制定水文气象及地震监测、预(警)报方案和通信保障方案,制订临时的减灾措施、实施抗灾救灾行动计划(预案)起动条件的规定和灾害评估准则等。
要提高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包括洪水、台风和地震监视、预报、警报,防洪工程监视与防护抢险,蓄滞洪区运用,人员转移安置,救灾防疫,落实各项责任制、抢险队伍、通信联络、物料准备等,做到争取主动,科学调度,指挥有序,有条不紊。
全面修编有关的预案后,条件成熟时要进行结集出版,以利防灾减灾的决策指挥和协调。适当组织各类演练,提高反应能力。
(四)继续落实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三防工作责任制
落实组织领导和责任制,加强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职能单位在台风、洪涝、地震等重特大灾害事故中的职责参照《关于印发佛山市区重大社会救援抢险工作预案的通知》(佛府办[1998]064号)及《关于印发佛山市区社会援助单位职责和事件(事故)的处置程序的通知》执行。
(五)完善防汛减灾物资储备机制
每年汛前落实有关的防汛物料,同时制订防洪抢险物资紧急征用和补充计划,继续加强大型防汛抢险物资储备仓建设,按规定储备足量抢险救灾物资。
(六)建立及规范相关操作制度指引
1、建立反应处置程序及报告制度;
2、对各项机制的年度核查、报告制度;
3、建立业务培训制度;
4、修订灾害损失的核查办法;
5、制订各类预案编制指引。
(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采取各种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避险的能力和抢险救灾人员的抢险执法水平。
及时、正面报道、公布灾情险情,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维护公共安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