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佛山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佛山市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和《佛山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提升区域特色经济,打造区域品牌。继续推进和创新专业镇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由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组合而成的区域特色经济。依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积极运用会展经济的聚合和推广功能,支撑区域主导产业成长,形成一批诸如“石湾-陶瓷”、“乐从-家具”、“盐步-内衣”等的知名区域品牌。
  (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切入点,必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二是加速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管理信息化,为全市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示范。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企业上网,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立专业网站,通过互联网展示企业形象、推销产品、招商引资、搜集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四是大力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组织共性信息技术的集中攻关,推广成熟软件,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推广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示范企业信息化先进经验,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比重和申报专利的比重,科技研发经费要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以增强企业的超前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贮备能力。依托专业镇和中小企业集群,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及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体系,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和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技术改造要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改项目。要全面推动和鼓励企业申请ISO质量体系认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通行能力。
  (五)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促进工业发展集约化、簇群化
  重点建设九大生态型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好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市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海软件科技园、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三水大塘工业区、三水江南工业区和高明沧江工业园。通过资源整合,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逐步将上述工业园区整合到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体框架内,实行一区多园,共同享受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通过增强九大工业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市重点工业园区为主导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现代工业格局。(见附件一)
  九大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要有所侧重,加快培育和形成各自的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良性竞争、互促发展的园区经济发展态势。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佛山市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有色金属加工、陶瓷、纺织和家用电器等产业。南海软件科技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及配套产业。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环保设备与材料、绿色产品和资源再生等为主导的环保产业。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医药保健、化工涂料、新材料、环保饲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饮料、金属材料加工、塑料制品、光机电一体化和电子电器等产业。三水大塘工业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家具和电子电器等产业。三水江南工业区重点发展化工、建材和小五金等产业。高明沧江工业园东园区重点发展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涂料与特种化学品、光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和生物医学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西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和机械制造等产业。
  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和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加大对现有镇级工业园区的改造和整合力度,将现有村级工业园区逐步整合到镇级工业园区,今后村级原则上不再新建工业园区。切实抓好中心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其他镇级工业园区提供范例。通过工业园区的改造和整合,切实改变过去工业发展沿江、沿路分散布点的产业布局模式,逐步向园区经济过渡。工业园区的建设要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分类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分类指导、层次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南部地区(禅城、南海、顺德)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好、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上新水平;逐步向外转移部分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产业,为承接和发展先进产业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西北部地区(三水、高明)要依托地域广、成本低、生态好的特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各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成为今后我市工业发展的新亮点,促进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实施分类指导,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的组团式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围绕“广佛都市圈”,主动承接广州等中心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加强城际产业协作,提高城际产业衔接和配套水平;围绕“珠三角经济圈”,利用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聚合效应,促进工业的优化升级,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围绕“粤港澳经济圈”,把我市的制造能力与香港的金融、信息、物流等优势结合起来,提升与港澳地区的产业合作层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我市工业的发展空间。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重点发展北美、西欧和日本市场,大力拓展南亚、非洲和中东市场,积极探索开拓南美和东欧市场。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进口结构,鼓励进口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通过投资设厂、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以及对外设计咨询、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形式“走出去”,建立海外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开展跨国经营,逐步形成一批跨国公司。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