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工业产品出口产值逐年增长,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5%提高到2005年的30%(规模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带动辐射作用大等特点,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要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速度快,年均增长速度在4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迅速提高,目前已接近10%,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因此,要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我市21世纪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要紧跟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国际信息技术发展主流,实现从传统电子工业向现代信息产业的战略性转型。重点加快发展数码光学产品、数字视听设备、电子元器件、电子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附件、光纤电缆、软件以及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服务的产品。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环保等产业要加快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发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以高新技术集成与产业融合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发展。
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陶瓷及其他建材、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等四大行业目前已经拥有相当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各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在10%以上,合计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四大行业在我市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支撑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四大行业要以做强做大为目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关联效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大力实施名牌带动和大企业带动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形成产业配套完善、技术领先、质量一流的支柱产业群体。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乃至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我市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若干个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省已把广州、深圳和佛山确定为我省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因此,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输变配电设备、电工器材、金属加工机械、通用设备、陶瓷机械、塑料机械、包装机械、模具、重型卡车、摩托车等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产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优势的主导产品体系。
壮大发展潜力产业。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四个行业初步凸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产品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强的行业成长性。各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在6%左右,合计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0%,是我市的潜力支柱行业。四个行业要壮大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地方产业特色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限制、淘汰一批项目和产品。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在中心城区和人口密集区,要限制立窑水泥、陶瓷、制革、电镀、冶炼、印染、造纸制浆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并对其进行治理或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要搞好防污治污设施的建设,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对市场已经饱和并趋于萎缩,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或技术落后、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以及对安全生产有重大影响的“高危”项目和产品,要限制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破坏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项目和产品,要予以淘汰和禁止。
(二)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是当今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载体,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提高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要通过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鼓励企业开展资产和业务重组,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兼并、联合及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突出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主业优势。培育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和激励,提高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加快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推动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选择一个同类或相近的国际先进企业作标杆,找出本企业在技术、产品、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差距,确定发展与赶超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市将重点扶持50家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具体认定办法由市经贸部门牵头制定。对被确定为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给予配套的政策扶持,使之真正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障就业以及满足市场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贯彻《
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中小企业集群。
(三)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一批著名品牌
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名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把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同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战略结合起来,同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领导,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手段,培育发展一批,巩固提升一批,整合壮大一批,嫁接拓展一批。即培育发展一批已在国内同行销售中名列前茅的产品,促其进入名牌产品行列;巩固提升一批现有名牌产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壮大一批,由“单打冠军”发展成“团体冠军”,构筑名牌群体优势;借助国际知名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嫁接拓展一批老企业的名优产品。通过努力,争创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乃至国际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