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佛山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佛山市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和《佛山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积极引进、开发、推广水产名优新品种,逐步提高优质鱼的养殖比例,2005年达到50%、2010年达到80%以上。
  (四)林业
  规划期内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105万亩以上,山地栽植率达98%以上,绿化率达95%以上。
  --建设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调整林种结构,营造以阔叶树为主的生态公益林70万亩;重点建设云勇生态公益林示范区2.8万亩、高明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1.6万亩、三水六和大南山公益林2万亩,建设好南海西樵山旅游区、西岸风景区,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示范、保护区范围;改造低产林,建立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林基地20万亩;建设优质经济林基地10万亩,主要发展荔枝、龙眼等优质经济林果。
  (五)农业产业化与标准化
  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形成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绿色品牌,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结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
  --“十五”期间,全市要建设1~2家规模较大的蔬菜加工企业和1~2家肉、奶类加工企业,并作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培育;争取到规划期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要有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市级20家以上。
  --“十五”期间,每个农业镇要建1~2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争取到规划期末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无公害化,同时拥有绿色食品品牌10个以上。
  --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十五”期间,市及各区要在中心城区市场搞试点,争取规划期末全市镇以上中心城区全面实行市场准入制。
  (六)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结合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设施配套完善”的要求,规划在顺德的陈村、龙江、杏坛,南海的和顺、官窑,三水的大塘、南边、乐平,高明的合水、明城、富湾等地建设一批集生产示范、科技推广、培训教育、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争取到2010年,全市建成连片3000亩以上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10个以上,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陈村花卉世界、龙江新世纪农业园、和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及迳口佛山农科园等的配套设施建设。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不能因为我市农业比重小而轻视农业,放松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切实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切实担负起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发展大计,做到农业发展要有新思路、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农业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努力开创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二)适时有效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适时有效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五”时期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地要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效益”的原则,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增加高附加值和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农产品生产,形成优势区域布局。种植业方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减少粮食面积,扩大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的生产。水产方面要大力发展优质高值鱼类,开发试养新品种,推广多品种混养、多组合套养及鱼畜结合的养殖模式,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畜牧业方面要增加优质瘦肉型猪和优质家禽养殖,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适当扩大发展草食动物和乳产品加工。
  (三)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温饱型向优质化、安全化转变。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需要,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各地要加强农业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努力改变目前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的状况,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要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积极组织申报、认证,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的方向,逐步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隶属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要在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区也要尽快建立起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并在主要鲜活农产品产地与批发市场建立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点,力争2005年建成全市性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并正常运作。
  3、实施市场准入制。一是建立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二是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市有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快速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卫生安全。三是创建专销网点。要推行“订单农业”,并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实行专区销售,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创建专销网点。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1、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要跟踪世界农业科技新动向,瞄准国内外先进又适宜我市资源条件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要坚持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加快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
  2、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要重点建设以佛山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佛山)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主要力量的市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顺德、南海、三水、高明4个分中心及5~6个区域性镇级中心站,并以此为框架,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机制。加快建立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引入技术力量,加强农业新品种及生物工程等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培训工作。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建立起有效的推广机制,鼓励和吸引农科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知识)型的企业和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科协组织的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