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佛山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佛府[2003]4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适应我市建设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规划工作的统一部署,现将《佛山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佛山市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和《佛山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下达给你们。请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二○○三年四月十七日
附件一:
佛山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1~20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把佛山建设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战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发生了六大历史性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相对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出现结构性过剩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业科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特别是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结构渐趋合理,农村经济中的农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全方位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五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小康基础上向比较富裕水平迈进;六是农村民主政治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农村社会全面发展。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36.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432.4亿元;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占6.4%,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已下降到28.5%;土地生产率为每公顷农地(不包林地)10.1万元,农业劳动生产率3.4 万元/人;主要农产品产量已达到肉类32万吨、塘鱼44.9万吨、蔬菜178万吨,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95公斤、134公斤和530公斤,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988元。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把佛山建设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速我市农村由小康向比较富裕迈进。
(二)战略目标
围绕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大中城市和出口需要的水产、禽畜、蔬菜、花卉等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优美风光,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具体的目标是:
--2005年,农业总产值170亿元(当年价,下同),年均递增5%(按可比口径,与2000年比,下同);到2010年达200亿元,后5年递增4.5%。农业劳动生产率4.6万元,年均递增6.6%;到2010年为5.7万元,后5年递增5.8%。土地生产率为每公顷农地12.8万元(不计林地,按200万亩计),年均递增5.2%;到2010年达到15.4万元(不计林地,按195万亩计),后5年递增5%。农村人平纯收入0.73万元,年均递增5%;到2010年为0.86万元,后5年递增3.5%。
--2005年,粮食总产量调减到10万吨左右,到2010年粮食产量进一步减少。
--2005年,蔬菜总产量240万吨,年均递增6.5%;2010年达到300万吨,后5年递增4.6%;期末人平蔬菜占有量分别为686公斤和815公斤(按2005、201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预测为350万人、368万人计,下同)。
--2005年,肉类总产量35万吨,年均递增3.9%;2010年达到40万吨,后5年递增2.7%;期末人平肉类占有量分别为100公斤和110公斤。
--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50万吨,年均递增2.8%;2010年达到55万吨,后5年平均递增2%;期末人平水产品占有量分别为143公斤和150公斤。
--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有林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占70%以上;森林覆盖率25%。
三、发展重点
(一)种植业
--粮食: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同时考虑到佛山的区位特点,适时有效地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十五”期末,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调减到25万亩以下,到2010年少种或基本不种粮食。调减的面积主要用于扩种蔬菜、花卉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
--蔬菜:“十五”期末播种面积要达到120万亩,2010年达到140万亩,分别比2000年约增加25万亩和45万亩。规划在城镇近郊建立稳定、适时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布局,满足城市菜篮子的需要。加快发展大棚种植和无土栽培,提高蔬菜质量,增加出口多创外汇。
--花卉:“十五”期末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万亩,2010年达到25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加14万亩和19万亩。规划重点建设以陈村花卉世界为中心(包括伦教等相邻镇在内)和以松岗花卉交易市场为中心(包括里水、盐步、平洲在内)的顺德、南海两个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形成花卉苗木产业带,并配套建设两个花卉交易和保鲜加工中心,生产高档应时花卉、苗木,争取多出口港澳和其他国家、地区。
(二)畜牧业
“十五”期末肉猪、家禽上市量要分别达到190万头、1.2亿只,2010年达到200万头和1.5亿只左右。发展的中心由围田区转移到丘陵地区,基本实现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企业化生产。
--建立种畜禽生产基地。规划期间争取全市每年增建种猪良种繁育基地2~3个,全面实施品种改良措施,逐步提高猪苗自给率,争取期末实现猪苗自给,提高肉猪整体质量水平;稳定种禽生产,不断提高种禽质量。
--建设草食动物生产基地。以南海水奶牛开发研究中心及迳口华侨经济区澳纯奶业为阵地,扩大建设水奶牛(奶牛)繁育生产基地。
--稳定发展饲料工业,不断提高饲料生产及质量水平。
(三)水产业
规划期内鱼塘面积基本稳定在70万亩左右。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以顺德的鳗鱼、甲鱼养殖和以南海九江、沙头、西樵及顺德陈村、乐从一带的桂花鱼等优质鱼养殖基地;三水、高明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逐步扩大优质鱼的养殖,形成区域发展优势。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种苗生产管理,发挥种苗生产的优势,建设稳定的种苗生产基地,确保种苗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