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全防御体系。市气象局要协调指导,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在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要强化责任考核,信息站负责人作为气象协理员,负责做好当地气象灾害防御信息的接收、传播以及辖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信息管理工作。继续优化完善行政村(社区)、中小学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实现乡镇建有气象信息服务站,行政村设有气象信息员。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考核,将乡镇、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网络体系建设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
四、畅通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接收渠道
各县(市)区要建立气象部门和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乡镇要建立通知到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村级要逐步建立通知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各县(市)气象局要逐步设立气象灾情收集热线,健全灾情信息快报、核报工作机制,并与有关部门建立灾害信息沟通、会商制度。
突发气象灾害来临时,各级气象和农牧部门应尽快将预警信息发送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第一时间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知本辖区人员,及时开展防灾避险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收集上报辖区内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气象次生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协助气象等部门进行灾害调查、评估与鉴定。同时,鼓励社会公众第一时间向各县(市)气象局、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上报目击信息,对目击报告人员给予一定奖励。通信部门要尽力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供服务,减免相关通信费用。
五、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服务质量
市农牧部门要将气象保障服务内容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建设规划,指导建设单位将气象服务纳入规划建设内容,充分发挥气象保障服务效能。市农牧和气象部门配合,在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统一化挂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市农牧部门要指导每个气象信息服务站确定气象信息联系人员、联系方式,明确工作职责。市气象部门要针对示范基地实际情况和建设特色,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增加电子显示屏、传真、互联网等专题服务,适时为示范基地提供气象服务及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