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主产区大力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社,推进规模种植,拓宽市场销售,搞好技术服务和物资供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加强省级果品行业协会建设,组建主要果品省级协会,积极发展市、县特色果品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市场谈判、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三)健全果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现有果品专业批发市场功能,在集中产区新扩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果品流通。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果品营销方式,构建辐射国内外市场的果品营销网络。探索建立果品产销联盟,实现产销有效衔接。
(四)强化品牌培育与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增加科技投入,积极争创知名品牌。加大无公害果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开发和推进力度,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公信力。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市场知名度,提高品牌贡献能力。
五、着力加强果品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一)良种繁育体系。依托省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苗圃,建设完善优势树种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基地、优良品种及砧木繁殖基地,在主产区果品重点县(市、区),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快构建果品良种繁育体系。
(二)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完善果品主要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主产区病虫害防治站和乡(镇)测报点建设,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强化综合防治手段,严格检疫监管,严防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和蔓延,全面提高基层防控能力。
(三)科技支撑体系。整合现有科研力量,组建省级专家技术服务团队,聘请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建设一批优势果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工程技术中心,瞄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深化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标准化区域站建设,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为果品生产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四)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健全省、市、县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提升质量安全检测和预测预警水平。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建立果品标准生产规范,搞好无公害果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果品质量监管能力。
六、强化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