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旅游业
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围绕《广西红水河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实施以历史文化为主体和特色文化区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强化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整合和互补,重点建设盘阳河东巴凤长寿养生文化旅游区、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区、红水河铜鼓文化旅游区、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区、罗城(环江)仫佬族毛南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东巴凤红色文化旅游区,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区、大化(都安)奇石文化旅游区、天峨龙滩水电文化旅游区,金城江姆洛甲大峡谷旅游区,着力打造以“长寿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游旅品牌,构建集文化娱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
(二)演艺娱乐业
以深化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和鼓励各种艺术表演团体走向市场。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在红水河流域、盘阳河流域、下枧河流域的旅游景区景点精心打造山水实景演艺品牌,推进旅游演艺业发展。围绕《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规划纲要》的实施,充分利用民族体育具有文体交融的娱乐健身性特征,大力发展集娱乐表演、竞技体验和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民族趣味体育度假游,培育体育竞技娱乐市场。加强对网吧和经营性网站的管理,引导和鼓励网吧连锁经营,促进文化娱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影视传媒业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建设,繁荣城乡文化市场。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升级。加快编写出版展示河池历史文化人文的系列丛书和风光画册,制作对外宣传的各类音像电子制品,提升河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推进印刷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印刷复制产业的规模和档次。着力培育文化创意市场,扩大创意策划广告服务业的经营领域,提升文化创意水平。
(四)工艺品制造业
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品,在继承传统民族工艺的基础上,围绕消费市场和外来消费主体,在产品的种类、形式、功能、技艺、材料上大胆创新,加快开发一批既有广泛的普适性又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工艺产品。扶持传统民族工艺能人组建民间工艺品制作企业,重点发展铜鼓、少数民族服饰、竹藤芒编等工艺品制造业,促进工艺品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着力打造1至2个龙头产品,使其成为广西知名的旅游商品品牌并形成产业规模,创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