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科学技术贡献率显著提高,形成外向型、市场化、高层次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与港澳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综合服务中心及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15年,全面建成海洋综合实力较强、海洋产业布局合理、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滨海城市。

  2.具体目标。

  确立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十二五”期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到201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2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4%左右。

  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优势海洋产业竞争能力增强,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海洋特色产业群;提升海洋第一产业素质,增加海洋第二、三产业比重,海洋产业增加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调整为1∶36∶63,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形成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机制。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使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

  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清洁生产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有效治理海洋污染,到2015年,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

  三、区域布局

  统筹岸、湾、滩、岛、海五要素,突出“集约、集群、联动、生态”的发展理念,规范海洋开发秩序,注重资源的优化与开发管理,以海岸带和近海区域为重点,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重点建设三大组团,努力打造三大基地。

  (一)三大组团。

  1.南沙组团。

  范围包括沙湾水道以南的滨海地区、海岛及邻近海域。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及广阔陆域,按组团式进行布局,形成科学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南沙滨海新城和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打造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承载港澳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以汽车、造船、重型机械、海洋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临港先进制造业。以乘用车整车项目为龙头,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汽车制造基地;以龙穴岛现代修造船产业为龙头,发展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船用设备设计开发和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打造世界级水平的现代化修造船基地和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制造,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核电设备本土化制造基地;以广钢JFE项目为龙头,发展高端板材和海洋材料制造,打造与汽车、造船、家电、机械装备等产业配套的精品钢铁产业园。

  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低碳产业、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构建南沙粤港联合创新示范区;引入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关键领域联合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促进中科院广州工研院知识产权产业化,深化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

  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科技创新、保税商品展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国际配送、国际展示、离岸金融等现代港口物流服务业,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产业体系;完善口岸通关查验设施,推进保税港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保税港区通关效率;引进龙头企业在区内设立物流中心和贸易总部,加快建设油品、粮食、冷冻品、塑料、化工、家电等大宗现货交易中心和电子交易中心,尽快形成南沙交易平台,并通过产业链延伸打造亚洲枢纽型港口物流中心;依托南沙保税港区,促进粤港澳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企业集聚,推动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建设海港国际贸易集聚区和粤港澳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

  2.莲花山组团。

  范围包括番禺区石楼、东涌镇的滨海地区、海岛及邻近海域。根据区域海洋资源及开发条件,重点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建设海洋生态保护示范区。

  组合海鸥岛自然生态旅游区与莲花山风景名胜区等优势滨海旅游资源,发展滨海度假、海洋观光、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依托后亚运和广州新城优势,借助莲花山风景名胜区周边的旅游配套和优越位置,规划建设高端旅游项目。推进莲花山国家中心渔港及现代观光农业建设,串联“一村四岛”(草河村及海鸥岛、观龙岛、大刀沙岛、紫坭岛)生态资源,打造岭南水乡现代观光农业和高端休闲度假区。依托莲花山国家中心渔港,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扩大名、优、特精品种的养殖规模,推行无公害和绿色生态养殖;开发海上游钓、观赏、餐饮等配套项目,发展休闲渔业。发挥滩涂、浅海优势,扩大莲花山红树林种植区面积,形成沿岸红树林生态防护带,建设红树林景观生态旅游区。

  3.黄埔组团。

  范围包括黄埔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番禺区化龙镇的滨海地区、海岛及邻近海域。加快临海产业配套服务区的规划、建设,以港口现代物流、航运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重点,建设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打造区域航务中心和服务珠三角港口群的临海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借助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布局完善,加强对东部地区的综合辐射。推进长洲岛及周边岛屿的综合开发,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岛屿休闲带。

  建设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重点推进鱼珠核心功能区、华南航运服务中心、长洲岛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打造具有地标性意义的鱼珠临港总部经济基地,引进一批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打造集商贸、文化旅游及居住娱乐一体的“海港城”,使其成为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团构成。

  建设黄埔航运集聚区和现代航运服务中心,选址建设航运交易中心,发展航运服务、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培训。培育物联网产业,重点支持南方物流等企业构建相关物联网服务平台,引入知名企业及品牌,构建物联网产业体系。培育临港产业物流带,打造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新型专业市场,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推进黄埔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以“环境生态、技术高新、产业精细、效益集聚”为理念,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和化工关联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二)三大基地。

  1.以南沙为重要依托的海洋科技创新和研发基地。

  依托广州地区海洋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高度密集优势,重点推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所建设,打造以南沙为重要依托的海洋科技创新和研发基地,积极发展海洋基因、海洋生物工程、海水养殖、海洋药物与保健品、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高新技术,促进技术孵化与成果产业转化。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优化组合现有科技力量,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示范区,使海洋研发与海洋产业有效结合,打造新的海洋产业经济极。组建联合研发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推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人才、技术、项目和资本的集聚,形成“海洋科技城”。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引进、集聚、培训基地。

  2.以南沙和黄埔港区为主体的现代物流基地。

  发挥南沙保税港区优势,将其建设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的国际物流基地。重视能源战略储备,加快广州小虎岛成品油储备基地建设,构建省级成品油战略储备安全体系。加强黄埔港区功能调整与技术改造,重点建设新沙港区,加强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专业化码头与港口配套设施建设,以黄埔物流中心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仓储业,将其建设成为连接珠江与外海的现代化、综合性区域物流集散中心与中转基地。

  3.以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岗)为核心的国家级造船基地和世界级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

  以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岗)为核心,抓住国际船舶市场调整和南海资源开发的机遇,优化整合全市船舶制造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船舶及配套产品,推动船舶产业“造、修、配”集群化发展,建设国家级造船基地和世界级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以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岗)和南沙龙穴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发展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和广州广重风能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推进临海核电重型装备制造业及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