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提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质量。发挥与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的优势,有序推进区域拓展,建设成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首都高技术制造业核心区,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形成数字电视产业园、星网工业园、移动硅谷产业园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巩固提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培育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都市产业三大支撑产业。引进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引导企业将非核心服务业务从生产制造环节中分离。强化开发区资源能源保障,严格供地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强化金融街的辐射带动功能。注重功能完善与服务提升,推进南北连片和核心区的适度拓展,建设成为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订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和金融总部功能主要承载区。充分发挥国家金融决策、管理、结算、信息中心的优势,强化总部金融功能,大力吸引国际一流的法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商务中介机构入驻。重点提升金融标准制订、金融产品研发和金融信息聚散等高端金融服务功能。全面实施金融街地下交通系统工程,实现金融街内外路网与城市主干路网的有机衔接。完善电力、通讯、会议、餐饮、娱乐等服务配套,高标准打造街区人文景观。
  彰显商务中心区国际影响力。基本建成核心区,全面启动东扩区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拓展,建设成为双向国际化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商务中心。着重发展总部经济、国际金融、商务服务、国际传媒等产业,显著提高区域国际化水平。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设立高层级总部,服务其本土化发展。发挥传媒巨头和国际商务品牌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国际金融、商务服务、国际传媒等产业。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开发楼宇,形成各类特色楼宇。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教育资源质量和公共文化设施品质,加大国际化社区建设力度。
  完善和丰富奥林匹克中心区功能。充分利用好现有奥运场馆设施,发展博物馆经济,建设成为国际文化体育商务中心和大型国际旅游会展中心。发挥场馆群的规模化效应,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壮大以文化、体育、会展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培育艺术品交易等新兴业态。深度开发奥运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对奥运遗产进行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做好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工作,继续完善鸟巢、水立方等场馆的文化展示交流功能。积极探索文化体育设施产业化、经营化途径。
  增强临空经济区发展承载力。充分利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积极开展保税服务和离岸金融业务,增强临空服务功能,建设辐射东北亚、面向全球的国际枢纽空港。着力吸引航空公司以及与航空业发展关联性较强的企业入驻,做强航空物流、特色金融、专业服务等航空型服务业,壮大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大力支持国际顶级专业会展公司入驻,培育新的国际会展品牌。
  (二)培育四大高端产业新区。
  着眼于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人口疏散,战略谋划城业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空间,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分时序推进,积极培育四大高端产业新区,逐步积聚实力、形成规模、完善功能,到2015年,力争打造2-3个千亿级收入的高端产业新区。
  服务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新城建设,加快发展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依托新城开发,以疏解首都中心城区功能、承载世界城市高端服务功能为重点,建设成为彰显国际新城形象的特色高端商务服务区。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康体医疗、文化传媒、会展培训等服务产业,积极吸引侨资总部落户。适应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以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区域间产业要素的转移与流动。
  立足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统筹规划首钢主厂区及周边石景山、门城地区发展,加快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支持首钢、北重等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延伸扩展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业务,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向综合性企业集团转型。
  突出新兴金融业态和要素交易功能,加快发展丽泽金融商务区。吸引新兴金融及商务总部等机构集聚,建设成为具有全国辐射力的新兴金融功能区。大力发展金融创新、金融信息、金融文化、金融中介等新兴金融产业。鼓励开展金融创新综合改革试验,支持设立各类金融创新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
  创新生态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依托国家深化文化、科技体制改革,对接中央高端资源,探索在生态涵养发展区打造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实践试验区。以雁栖湖生态示范区、中科院科教产业园、中影基地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会展业、科技研发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打造休闲会展产业园、影视文化产业园、科技研发产业园、商贸服务产业园等产业功能园区,逐步形成以产业功能园区为支撑的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
  支持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务总部、金融、旅游会展、物流、现代制造业等一批千亿元级收入的专业集聚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批百亿元级收入的品牌特色街区,继续提升什刹海、南锣鼓巷、大栅栏V琉璃厂、马连道等特色街区功能,引导科技、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商贸等功能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集研发、办公、商贸、展示、交流、娱乐等多功能融合的百亿元级收入服务业综合体,引导总部商务、文化休闲、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产业发展,探索商务地产持续经营的模式。加快商务楼宇建设、改造和功能提升,在金融、文化、商务、旅游、信息等领域,在城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三级税收过亿元的品牌商务楼宇。结合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升级与农民就业增收相协调。在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浅山区及重点沟域,重点打造北京农业生态谷、妙峰山中芬生态谷、十八湾沟域经济带等生态休闲谷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发展休闲度假、总部商务、文化博览、会议会展、生态农业等产业融合的生态型服务经济。

四、创新首都现代产业发展方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