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十一五”时期,全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近5个百分点,以全市7%的平原面积和16%的能源消耗,集聚了全市四成以上的资产,实现了四成多的利润和税金,创造了四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全市一半以上规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七成以上的现代制造业、九成以上的高技术产业集中在六大功能区。中关村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占到区域增加值的60%。金融街金融业占到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70%。
  产业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时期,颁布实施了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服务业、建筑业、高技术产业、工业、中小企业等11个专项规划。发布落实了促进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制订实施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都市工业、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振兴规划。
  同时,首都经济服务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辐射半径有待延伸。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产业综合竞争力、科技创新活力及文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对全市经济带动辐射作用有待增强,其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特征需进一步强化。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比,竞争性行业实力不强、垄断性行业活力不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不多,整体产业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重组时期,依靠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并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取得先机,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及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深化。首都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和国际竞争,提升首都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出口导向、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任务。首都经济圈的统筹规划,进一步凸显了首都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首都应抓住国内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进一步强化首都经济优势,在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战略部署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提升首都整体功能和产业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首都发展也受到资源环境、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因素的约束。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促进城市功能、人口分布、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相协调。
  (三)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打造“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两大品牌,突出创新驱动、消费拉动、品牌带动、改革推动、区域联动五大动力,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率先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生活性服务业为保障、都市型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以“六高四新”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培育壮大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群,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人口分布、资源环境相协调,将北京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杆,实现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构建起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企业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全市GDP年均增长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以上,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作用更加突出,现代制造业实现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力显著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超过8件,技术交易额突破1800亿元。在高端产业和前沿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拥有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国际品牌,推出一批创新型产品。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1万亿元,最终消费率达到60%以上。万元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5%,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达到80%。
  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国际品牌企业,形成若干围绕核心业务,具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跨行业发展能力的龙头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增加、领域拓宽、排名前移。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150家,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加速提升。
  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四大高端产业新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形成3个万亿元级收入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和若干千亿元级收入的专业集聚区,培育一批百亿元级收入的特色街区和服务业综合体。
  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货物、服务贸易占全球比重均突破1%,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200亿美元。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规模实现年均增长20%,达到35亿美元。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0家左右,推动设立1至2个保税物流中心。

二、加快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根据首都经济内涵和资源特色,结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彰显首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