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走在全国前列,但还存在许多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择校问题、“减负”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些是发展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还有一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成因十分复杂。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努力突破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要求,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民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内涵丰富的优质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国一流的教育,为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教育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投入和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教育强省,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教育普及达到更高水平。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教育质量得到更快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和公民意识全面提高,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公平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充分体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落实,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资助政策加快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全面形成。
--教育投入增幅更为明显。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和受教育者家庭合理负担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教育投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财力着力向教育倾斜,各级、各类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大幅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明显提高,2012年,全省这一比例超过18%,2015年,高于中央核定比例。
--教育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办学体制灵活开放,管理体制科学高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初步建立,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层次进一步提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加,教育在吸引和聚集国际化高端人才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富成效。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逐年提高。
2015年江苏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 2015年
|
1.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 97%以上
|
2. 义务教育巩固率
| 99%以上
|
3.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6%以上
|
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50%
|
5. 留学生占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生比例
| 2.5%以上
|
6. 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
| 60%以上
|
7. 高校毕业生
| 初次就业率
年终就业率
| 70%以上
90%以上
|
8.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 50%以上
|
9. 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 85%以上
|
10. 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
| 80%以上
|
11.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 14.5年
|
12.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11.2年
19.8%
|
13. 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 85%以上
|
14. 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
| 85%以上
|
15. 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 高于中央核定比例
|
16. 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 高于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