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动车组及客运列车、城轨地铁客车、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等产品,发展壮大机车发动机用活塞、缸体、缸盖、车用换向阀、液压缸等一批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4.智能制造装备。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针对测控装置、部件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开发和应用,突破新型传感工艺、高精度运动控制、工业通信网络安全、健康维护诊断等一批共性、基础、关键智能技术,加强对软件构架、软件平台、软件系统、嵌入式系统、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研发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机器人、感知系统、智能仪表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逐步实现产业化;围绕先进制造、轻工纺织、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制造过程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需要,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通过集成创新研发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制造成套装备,并促进示范应用推广,努力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我省的先导产业。
5.新能源汽车。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中心,搭建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努力将新能源汽车培育成为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6.新能源产业装备。抓住国家积极发展新型能源装备的机遇,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电、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装备,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将新能源装备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积极发展3大基础产业,提高整体配套能力。
1.着力提高装备基础配套件质量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品优化升级,向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围绕新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新材料制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所需装备,重点发展高速精密重载轴承、超大型高参数齿轮、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高压柱塞泵/电动机、高压液压元件、大功率液压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高强度紧固件、高转速大功率液力耦合器调速装置、高档工模具及加工附具等机械基础件产品,形成基础配套件与主机产品同步开发、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