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城乡供水明显改善
2.5.1南水北调工程
“十一五”期间,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京石段供水工程已建成通水,石家庄以南段于2010年开工建设。编制完成了《石家庄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置优化方案》。
2.5.2城镇供水改造工程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所辖13县(市)供水公司共完成投资7594万元,新铺和更新供水管网463千米,建设水质化验室13个,保证了城镇供水安全,使56万人口受益。
2.6水利改革步伐加快
2.6.1水务一体化
石家庄市水务局的成立,将全市防洪、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向“一龙管水、团结治水、合力兴水”新格局、实现水务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2.6.2水管体制改革
“十一五”期间,我市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纳入体改的水管单位共44个,其中5个市属水管单位已经全面完成,39个县属水管单位完成了定性、定岗、定编工作。
2.6.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成立县级水利技术推广中心站19个,乡级或区域片站92个。依托水利重点项目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897个,初步建立了县、乡、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三级管理机制。
3 “十二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3.1面临的机遇
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7月,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确立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明确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增强水利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3月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围绕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中部率先隆起、东部实现突破、西部加快发展”的三大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的战略要求,从我市水利实际出发,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推动区域水利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水利改革与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对水利工作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也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2面临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步增产、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必须看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交替或并存是我市的基本市情水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随着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奋斗目标的确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市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刻不容缓。
3.2.1水资源短缺、配置不合理
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08立方米,属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可供水量约为24.7亿立方米,2006~2010年年均用水总量为31.9亿立方米,年均缺水量为7.2亿立方米,缺水率为22.6%。受自然条件、生产力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工程条件不完善,尚未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尚未走上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的道路。
3.2.2防灾减灾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多数中小河流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行洪能力偏低;176座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滞后、山洪及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和防御能力偏低;防汛预报、调度、防洪管理及水利信息传输体系等非工程措施不健全。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防洪减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3.2.3农村水利设施薄弱
我市仍有282万农村居民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艰巨,许多工程老化失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要的抗旱水源,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部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移民生活相对贫困。这些与全面发展民生水利的要求不适应。
3.2.4水生态环境脆弱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地表水资源量明显减少,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来维持沉重的用水需求。目前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由70年代初的7米降至34.90米,石家庄市城区、辛集市城区、高邑东南部地下水位埋深已降至50米以下。全市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水质达标率不高,2010年全市地表水总监测河段长度为571.4公里,其中有水河段长406.4公里,监测水质在Ⅲ类及以上的河段长178.4公里,占有水河段的43.9%,平原区已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河流湖泊功能修复机制和水生态、水源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水土流失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480平方公里。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