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十一)成立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教育、经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相关行业组织牵头,以相关职业学校和企业为成员,成立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校企合作的协调与纽带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对接的引导和沟通服务,制定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十二)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坚持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并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重,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平台。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各工业园区选择一批企业,建设学校实训基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定点合作单位。让学生到生产现场实训,使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直接面向企业培养技能性人才。
(十三)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在资金、场地、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资、参股、托管、租赁等多种形式,共同建设校企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工厂、车间,逐步实现校企双方在技能人才培训、经费设备投入、产品生产、市场开发、技术创新的双向合作,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目标。
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十四)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
(十五)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团队学习等方式;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十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贴近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和热爱青海、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教育。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