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技术创新应用目标。
推进电子邮政应用平台建设,提升快递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应用功能,加快开发与CPCA认证、支付网关、电子邮戳等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并从局部应用推广到全网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费用平均达到企业运行成本的20%以上。
7.人力资源目标
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起抓,着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邮政业发展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十二五”末,取得快递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上岗率不低于80%,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00人,培养高级技工600人,累计组织各类职业培训3万人次。
8.服务质量目标。
基本实现全市城乡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等邮政公共服务均等化,用户服务满意度达到85分以上。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全部建立投诉处理平台,投诉受理率达到100%,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0%以上,用户满意度达到80分以上。
9.环保低碳指标。
寄递邮件(快件)采用环保包装材料比例达到80%以上。采用新能源车辆运输邮件(快件)的比例不低于30%。万元业务收入能耗消费量较“十一五”末下降40%以上。
10.邮政监管指标。
推进邮政管理机构的法治化和服务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完善我市邮政管理机构的建设,提升邮政业政府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创新性政府机关建设,争当排头兵。邮政业行政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地方立法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
天津市邮政业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工作。适时启动《天津市邮政业条例》地方性法规的调研、立项和起草工作。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定邮政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明确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机制;确立对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农村村邮站、信报箱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予以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制度;明确邮政通信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定,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和公民通信权益。通过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对《
天津市邮政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予以细化,形成完善的地方立法体系。
(二)努力促进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落实《天津市邮政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年)》,优化邮政基础设施布局,完善邮政枢纽布局。通过调整、改扩建以及增加邮政营业场所的数量,缩小服务半径,增强服务功能。加强信报箱建设和维护工作,保障公民和组织的用邮需要。补建农村邮政服务设施,支持我市城镇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完成46个乡镇邮政营业场所补建工作,实现一村建一个村邮站的目标。在实行社区化管理的行政村设置信报箱,尝试通过社会化力量组建投递终端队伍,改善农村居民通邮条件,逐步实现城乡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等邮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积极推进邮政企业改革转型。
进一步推进本市邮政体制改革转型的进程。优化邮政服务的营业、分拣、运输、投递网络。在确保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邮政网络资源,提供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目的延伸性业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巩固邮政速递物流业务改革成果,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四)塑造平等规范市场发展环境。
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平等对待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不能达到快递企业服务标准的,且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依法实行市场退出机制。严禁违规利用邮政、快递等渠道寄递国家规定的禁止寄递和限制寄递的危险品、毒品及其他禁寄品。督促快递企业建立快件丢失损毁赔偿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快递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支持快递企业设立统一服务热线,建立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