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普遍服务得到较好保障。“十一五”时期,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包括信件、印刷品、包裹、邮政汇兑,以及机要通信、国家规定报刊的发行、义务兵平常信函、盲人读物、革命烈士遗物的免费寄递等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和特殊服务业务。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邮政枢纽2处,邮政(自有)营业场所254处,代办营业场所32处,邮路160条,总长度26872公里。全市平均邮政服务半径为3.80公里,平均服务人口4.33万人。全市邮政信箱(筒)1347处,城镇居民楼房住宅区信报箱设置率达到96%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邮政普遍服务设施纳入我市城乡规划体系,完成《天津市邮政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年)》的编制。旧楼区信报箱维修更新,以及村邮站提升效能工程均列入市政府民心工程项目。城市新建小区通邮及时,行政村通邮率达到100%。“十一五”时期,邮政企业完成义务兵平常信函超过60万件,机要通信服务达到190万件,国家规定报刊(党报党刊)的发行近3亿份,盲人读物超过6000件,基本保障了党政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需求。

  快递服务得到蓬勃发展。我市快递业务提供门到门、桌到桌的收寄和投递等商业化服务,经营主体多元化,业务范围拓展化,服务方式个性化,为3万余家外贸生产、流通型企业建立起产品交易、流转环节的强力支撑,初步形成国有、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EMS、顺丰、联邦快递、申通等企业推出“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当日达”等服务,满足不同的商业化需求。2010年,全市快递服务从业人员达到6000余人,寄投网点270余个,汽车900余辆,计算机超过1200台,手持终端1000余台。企业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逐渐形成了以EMS、顺丰、中外运、宅急送、四通一达、四大外资企业为代表的品牌快递企业。快递企业提供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涉足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领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由2006年的12家增加到2010年的22家,占快递业务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增加到85%以上。

  邮政主业改革顺利推进。“十一五”时期,天津市邮政公司加快调整经营管理体制,强化专业指导职能,推行分等分级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作为履行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义务的主体,邮政企业加快了分业经营的步伐,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实现了邮政储蓄业务和速递物流业务的剥离,分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天津市分行和天津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和速递物流业务的分业经营,业务种类和界面更加明晰。

  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增强。邮政企业积极推进邮政信息化建设,强化11185服务热线受理能力,改造速递子系统、国际包裹制单系统等,提高业务支撑能力。完善邮政营业场所布局,强化普遍服务网络建设,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推出了“全夜航”、“邮政EMS时限承诺”等服务,保持了邮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民营快递企业加快农村地区设网布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快递网络已覆盖11个新城、30个中心镇以及各级开发区,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寄递需求,而且解决了部分农民工就业问题。同时,邮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实现了与民营快递企业的合作交流,结成战略联盟,使邮政业网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服务民生社会效益凸显。邮政企业积极推进邮政进社区活动,发展各类代办网点700多个,有效弥补了投递终端的不足。利用邮政网络优势,增加代发工资、递送票品、代售小商品等便民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利用劳动密集型特点,积极吸纳社会人员就业。“十一五”时期,全市邮政业吸纳就业超过3000人,仅快递企业吸纳就业接近2000人。2009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汇通等民营快递企业,仍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邮政业的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印刷、包装、教育、交通、保险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仅2009年,关联企业实现投资就超过1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