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理施肥。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腐熟长效的有机肥、复合肥为主,施肥量视土质优劣而定;追肥少施化肥,以鸭排泄物和部分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为主。一般移栽后7天,雏鸭入田之前亩施尿素7.5 kg,促进稻苗早发棵;稻株进入分蘖高峰期,围绕促进生育平衡发展为中心,确保群体协调,苗足株健要求。
(4)科学管水。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要有浅水层,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混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大田丰产沟要挖得深些,并在沟内始终保持8~10厘米深的水层,供鸭洗澡之需。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鸭在田内饮水和觅食需要,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3~4天。
(5)做好病虫草害的无公害治理。共育期间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一般不用药剂防治,如危害严重,可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予以防治;如在放鸭前用敌敌畏(100g/亩)控制稻蓟马危害稻苗;如果有螟虫和纵卷叶螟为害严重,可用杀虫双、锐劲特等无公害允许使用的农药喷防。杂草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一般不施用除草剂。
2.鸭子养育管理
(1)做好疾病防疫。雏鸭未开食前要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放养前再皮下注射鸭瘟疫苗,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提高雏鸭的成活率。
(2)适时放养,合理密度。当雏鸭10~12日龄时,以10~12亩为范围,用尼龙网或遮阳网围栏(离地高度为0.7~0.8m),防鸭子外逃和遭受天敌伤害。趁晴天按每亩12~15只鸭数量放养到移栽或抛栽后10天、直播后20天左右(3叶期)的稻间,田边搭个小型简易避风雨棚,便于小鸭躲风雨和喂饲,提高成活率。
(3)及时补充绿萍。鸭子放入稻间,不断抛撒绿萍供鸭食用,增加鸭的天然活饲料,余下的自然倒萍,成为有机质追肥,促进中后期水稻健壮生长发育。
(4)适量添饲。鸭放养初期,早、晚喂些碎米(麦)或小鸡鸭专用饲料;放养15天之后,由于田间虫、草、萍等食料丰富,一般情况下不补充饲料,以提高鸭子的“役禽”功效,促进水稻生育;中期针对稻间草、虫等活食的减少,而鸭子长大食量需求增加的实际情况,除继续抛撒绿萍以外,在傍晚给鸭子添喂稻谷等饲料,但不能用配合饲料,用量一般随着鸭子的增大,补饲量要逐步加大,每只鸭需补饲稻谷从50~75g,以确保鸭子长架子对营养的要求,为提高鸭的商品性打好基础。
(5)处理好治虫、搁田和鸭需水的关系。在水稻喷农药治虫前,将鸭赶到另一方暂不治虫的稻间,3~4天后再赶回到治过虫的稻田,或者赶到池塘、沟渠过渡几天以解决治虫和鸭子在稻间活动的矛盾。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