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食”时间,一般常在饮水后15分钟左右进行,具体视情况而定,如气候温暖,出壳较早,雏鸭精神活泼并有求食的表现时,就可接着“开食”。一般都将雏鸭放到塑料布(或草席、篾席)上,先洒点水,略带潮湿,然后放出小鸭,饲养员一边轻撒饲料,一边吆喝调教,引诱雏鸭喙食。这时务必细心观察,要使每只鸭子都能吃进一点饲料,但也不能吃得太多,6、7成饱就可以了。10日以内的雏鸭每昼夜喂料6~7次,其中晚上喂2次,饮水置于饮水器内,昼夜不断供应。
③掌握合适温度,切忌忽冷忽热。1日龄的雏鸭室温为28~26℃;2~7日龄为26~22℃;8~14日龄为22~18℃。掌握温度以平稳为宜,切不可时高时低,尤其是头三天最为关键。
④及时分群,严防堆压。雏鸭常因温度不合适,互相堆挤,越挤堆越大,被挤在中间或被压在下面的鸭,重则窒息死亡,轻则全身“湿毛”,稍有不慎,便感冒致病。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尤其在雏鸭临睡前和刚睡着后,要多次检查,发现打堆,要及时分开。分堆工作从育雏开始,一直到孵出后10日左右结束。
⑤从小调教下水,逐步锻炼放牧。雏鸭生性敏感,胆子较小。下水要从小开始训练,不要因为雏鸭怕冷、胆小、怕下水而停止。开始1~5天,可以与小鸭饮水结合起来,或在室外铺一张四边垫高的塑料布,中间倒上清水,水深2厘米左右,水倒好后让太阳晒一会儿,待水稍温后,再把鸭放进去。用这种方法锻炼下水,连续几天后,雏鸭就习惯自由下水活动了。以后放到耕整本田训水,以虫(蛹)、草籽等为食。但要注意每次下水上来都要让它在无风暖和的地方梳理羽毛,使身上的湿毛尽快干燥后入窝休息。经过从小下水锻炼的雏鸭,可大大提高对稻间野生生活的适应力,从而提高收捕率。
(二)稻鸭前、中期共育阶段
此时是水稻移栽至分蘖盛期,鸭子处于架子的育成期。协调好稻鸭之间生育关系是共育高产增效的关键。
1.水稻培育管理
(1)本田的前处理。移栽前15天左右灌水、本田翻耕压青,待绿肥烂透后耙耖整平,有条件的放入雏鸭实行“鸟耕”,达到田平、虫(蛹)和杂草籽明显减少。田间排水沟挖深15cm左右以备共育后供鸭洗澡之用。
(2)适期移栽,合理密植。于秧龄25天左右移栽,为了有利于鸭在稻间活动,行株距以7×6寸为宜,每丛插1~2本(杂交稻)或5~6本(常规稻)。采取抛栽或撒直播的一季中、晚稻,由于没有行株距可分,水稻生长前期,鸭在稻丛(株)间的觅食活动,不同程度会直接伤害一些稻苗。为了补足苗数,除了适当推迟放鸭时间外,还要比不放鸭的稻田多抛些基本苗,或多播些芽谷,以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数。直播稻由于放鸭要到播种后20天的3叶期,为了防止杂草生长,播种后2~4天内用幼禾葆或草大帅进行土壤封闭防止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