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积极组织推广“稻鸭共育”技术的通知

  (3)选择适宜品种,做好检疫。因地制宜选择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的优质晚稻新品种作为稻鸭共育的水稻品种,从而有利于鸭在稻间活动。
  (4)精选种子和消毒处理。播种的种子要进行晒种、风选,有条件的用比重1.05的盐水或泥水选种,以利于培育壮秧,然后用浸种灵5000倍液浸种消毒,预防恶苗病。
  (5)稀播育壮秧。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适期稀播,亩播种量杂交稻为7.5 kg左右,常规稻40 kg。直播稻本田亩用种量杂交稻1.25 kg,常规稻3.5 kg。
  (6)秧田管理。通过浅湿水、巧施肥和轻度化学调控,育成适龄、根旺、茎粗、叶绿的带蘖矮壮秧,有利于达到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从而弥补鸭在稻间活动影响而造成的有效穗偏少的不足。直播稻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扎根立苗,以后干干湿湿至二叶一心再灌浅水层促分蘖。
  2.雏鸭培育
  (1)准备材料和场所。按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防疫药品以及搭棚、围网的材料。并在进鸭前做好育雏场所和用具的消毒工作。
  (2)选好品种,适时起孵。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绍兴麻鸭、半番鸭等小中型个体的品种,成年鸭每只重1.25~1.5 kg,放养稻间穿行活动灵活,食量较小,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成活率高;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农户喜欢放养。一般掌握“谷浸种,蛋起孵”,以便于水稻移(抛)栽返青后或直播后3叶期能及时把雏鸭放入稻间共育,为此要与孵坊预先联系并落实需要的苗鸭品种和数量。
  (3)培育健壮雏鸭。
  ①挑选好雏鸭。小鸭出壳后,要精心挑选,达到雏鸭个体质量好、成活率高、生长快而整齐,以提高鸭的收捕率。挑选雏鸭要采取“一看二抓三摸”的方法。一看,是看初生雏的神采和绒毛,要选择精神焕发、活泼好动、绒毛长短适中、体表整洁而鲜亮的个体,才能肯定是健康的雏鸭;绒毛过长过短,而且粘结污秽的个体,肯定是弱雏。二抓,健壮的雏鸭抓在手感觉有弹性,挣扎有力;而弱雏抓在手中软绵绵的,没有反抗挣扎的力量。三摸,把抓在手中的小鸭,用手指轻轻抚摸雏鸭的腹部,健康的雏鸭,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凡腹部膨大、脐部突出有硬点的肯定是弱雏。
  ②适时饮水和“开食”。刚出壳的小鸭,绒毛干后约20小时,即可开始第一次饮水和喂料,一般是先饮水后喂料。第一次饮水的方法:可以把雏鸭放在鸭篓(篮)内,每篓关40~50只。将雏鸭连同鸭篓慢慢浸入水中,使水没过脚趾,但不能超过膝关节,让雏鸭在浅水中自由饮水,活动5~10分钟(天热时站的时间久些,天冷时站的时间短些)。也可以将雏鸭放到已潮湿的篾席或塑料布上,塑料布四周的下边垫竹竿和木条,使水不外流,然后向雏鸭身上喷洒温水,这时雏鸭的绒毛上形成一颗颗晶亮的水珠,任其相互吮吸。这种方法适于在气温较低的早春或秋末进行。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