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节能减排标准化。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专利技术和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引导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研究制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的地方技术标准。以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煤炭、化工等高耗能、高耗水行业企业为重点,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沼气利用、污水处理为重点,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生产安全标准化。以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扎实推进各类企业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加大安全生产高危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和实施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考评体系、培训体系、奖励约束体系和信息交流体系,有效消除事故风险,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14.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的标准化认证工作。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包括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与销售等环节,“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积极采用国际安全生产标准,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国际认证,扩大优质安全农产品出口。
15.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化。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风险监测及质量追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和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强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严格执行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实施和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药品标准行动提高计划和基本药物标准提高工作,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公共用药安全。
16.水利标准化。加强研制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防灾减灾、水质评价、水文、气象、水资源管理及配置等标准,为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水风险有效防控和水利管理现代化,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高新技术与水利信息标准化的结合,大力实施高效灌排、水风险防控、节水型社会、水利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等标准,建设标准化示范工程。
17.农(林)业标准化。将农(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加大农(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抓好以品种、品种改良与繁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为重点的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完善适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覆盖主导和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