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5.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加强对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分析研究,提高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8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采标率达90%以上;有效运行企业标准体系并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的企业达300家以上,其中AAAA级30家以上;大力宣传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系列国家标准,培育100家以上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的优秀企业;鼓励制定联盟标准。

  6.发挥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企业20家以上;省级以上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企业30家以上;省级以上农(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450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100个以上;省级以上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100家以上。

  7.强化标准化技术支撑。建成集标准知识传播、信息收集、标准研制、标准评价、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安徽标准馆,力争标准馆藏数量达到60万件以上;建设安徽省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成相关技术标准专题平台20个以上。

  8.增强贸易壁垒应对能力。建立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与预防工作机制,完善安徽省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WTO/TBT)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覆盖80%以上的出口企业和有关部门的预警和信息反馈网络。

  三、重点工作

  9.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围绕优势产业联盟,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加快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创新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进技术标准,建立一批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10.优势传统工业标准化。结合我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引导、支持实施汽车、家电、装备制造、食品等优势产业标准,主导制修订一批地方标准,逐步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引导纺织服装、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标准更新,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建设,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11.工程建设标准化。以建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和安全为重点,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村镇规划设计、村镇供水与节水、村镇道路与排水、新民居建筑节能、公路水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工程投资项目建设和工程建设领域防灾救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