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水稻种子处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植保站:
近年来,随着“水稻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和“千万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程”的实施,我省水稻种子处理的面积不断扩大,一批新型高效种子处理剂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确保了种子处理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发生。据2004年7市及19县调查,水稻种子处理面积达到784万亩,占病虫综合防治实施面积的89%。但是,水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仍有一定的重发面积,造成部分秧田翻耕重播,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和农户对种子处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剂选择不当或种子处理技术不到位。为了做好今年的水稻种子处理工作,控制水稻种传病害发生,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特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种子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种子处理的到位率。各地要把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作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提高种粮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加大水稻种子处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努力提高种子处理到位率,要求今年全省种子处理的到位率达到90%,在去年水稻恶苗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及品种要求全面进行种子处理。
二、全面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水稻种子处理剂。根据近年来各地大面积的应用结果,以使百克(咪鲜胺)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最好,二硫氰基甲烷和咪鲜杀螟对水稻恶苗病和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效均较为理想。因此,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对于一些恶苗病发生较重,而稻干尖线虫病发生较轻的地区和水稻品种,可推广使用25%使百克(咪鲜胺)EC。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同时发生的地区和品种,可推广1.5%的确灵(二硫氰基甲烷)WP和18%稻种清(咪鲜杀螟)WP。
三、加强种子处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确保防治效果。种子处理效果的好坏,与种子处理剂种类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到位密切相关,如掌握不好,不但会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对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和培训途径,把种子处理技术的各项要点和注意事项交给农民,真正发挥种子处理的控病防病效果。
春播工作即将开始,各地要在认真做好水稻种子处理宣传、发动和应用技术培训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做好种子处理剂配套供应工作,将高效安全的种子处理剂和使用技术送到农户手中,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的发生为害,确保今年水稻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