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战略
以促进能源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供应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经济合理配置天然气资源、构建战略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燃气均衡化发展为重点,着力增加气源,完善输配系统,提高调峰能力,建设安全稳定的供应体系;着力优化用气结构,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高效利用和安全的用气体系;着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构建有序、诚信的燃气市场和依法、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着力培育燃气行业科技、管理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实现燃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天然气。提前谋划,争取资源。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天然气接收、储备、调峰、输配设施。积极开发市场,合理高效利用,鼓励替代分散燃煤和重油。基础设施联网与贸易机制创新相结合,推进跨区资源互补和供需平衡。
实现人工煤气稳妥退出。积极有序安排用户转换计划,确保生产运行安全和社会稳定。充分、合理利用人工煤气生产系统设施。
稳定发展液化石油气。保障液化石油气资源供应渠道,增加、完善政府和企业两级储备。结合管道气发展,合理布局配送和服务站点,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化程度。
四、“十二五”本市燃气发展的目标
(一)总量目标
2015年,本市天然气供应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立方米,实现供需基本平衡,落实后续资源。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至11%左右。液化石油气年供应规模维持在40万吨左右。
专栏一 2015年100亿立方米目标
全市“五大一小”气源供应能力:
● 上海LNG:39亿立方米
● 西气东输一线:23.7亿立方米
● 西气东输二线:约20亿立方米
● 川气东送:约19亿立方米(意向量)
● 东海平湖:3亿立方米
● 五号沟LNG备用站:0.5亿立方米
(二)保障目标
建设主干管网约150公里。完善和健全政府和企业两级储备,继续提高储备能力,确保全市城市燃气用户应急保障天数达到15天以上。
(三)转型目标
人工煤气平稳退出。基本实现135万用户转换,管道燃气天然气化。原制气、输配系统的储配设施、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合理再配置。
(四)城乡目标
郊区新城区实现管道天然气100%覆盖,小城镇基本实现天然气供应,农村地区合理配置燃气供应,不断提高天然气覆盖率。
(五)管理目标
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期末,示范服务窗口数量、安全示范社区数量和政风行风测评指数分别由“十一五”的70个、55个和87分提高至100个、120个和90分。
用气安全:提高安全用气水平,燃气用户安检整改率提高到60%;燃气事故死亡率下降至0.008‰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