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三个项目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地区行署、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其教育行政部门。

  八、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一)风险分析

  1.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增加学校管理难度,影响办学水平提升;寄宿制学校管理成本增加,学校难以承担管理所需经费。

  2.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增加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3.农村寄宿制学校建好后入住率低,导致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

  (二)应对措施

  1.多渠道筹措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费,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2.各县(市、区)每年按照常住人口设立人均不低于1元的经费,专项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补助。

  3.同步实施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三项建设”,在建好基础设施的同时,确保教学和管理人员到位,管理服务制度到位。

  4.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家长放心地送孩子到寄宿制学校住宿和学习。

  九、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

  (一)预期成果。预计到2015年底,全区60%以上的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寄宿制学校基本能够解决70%以上的初中生和30%以上的小学生的食宿问题,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苦”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二)推广价值。为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借鉴价值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

毕节地区“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毕节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等文件精神,完成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试点任务和目标

  (一)基本区情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毕节地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2010年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协议共建的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是贵州省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地区。

  201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约654万人,生产总值600.85亿元,财政总收入127.5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9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2.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4元。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仍然靠后。

  毕节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属于滞后型、追赶型,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更为缓慢。2010年,全区有中职学校19所,区内中职在校学生35271人,仅占在籍中职学历学生的38.12%,区内高中阶段学生普职比约为7.5:2.5;教职工1857人,专任教师1236人,学历合格率77.1%,区内中职学校的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为1:19;校园占地面积960.82亩,生均占地18.1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5119.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8.37平方米;教学实习实验设备总值5282.592万元,生均0.15万元;毕业生就业率89.6%。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年。按“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三缺”(缺校舍、缺专业师资、缺实习实训设备),普职比发展不协调,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刻不容缓。

  (二)改革试点任务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要求,毕节地区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任务是:“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1.改革办学模式

  (1)大胆探索“借力发展”的办学模式

  由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积极争取发达地区优质职业院校和强优企业的支持帮助,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对口帮扶与合作,特别是实施好统一战线“同心·智力支持工程”职业教育与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建立稳定的区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关系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扩大学生在外培养、在外就业,实现“借力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合作办学的深度与广度,把合作从单纯的生源供需转向生源供需、教师培训、校长挂职、办学交流等全方位合作,在合作办学中不断提升区内学校自主办学能力。

  (2)大胆探索面向“三农”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针对我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系统规划涉农专业需求,增设涉农专业,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学校开设涉农专业办学点,在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引导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3)大胆探索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模式

  立足毕节试验区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对就业岗位要求,强化中职学校主体专业建设,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相关的专业;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和工业园区紧缺的专业;积极拓展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建设一批为我区支柱产业服务、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重点专业。在面向区外输出技能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