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切实抓好2011年秋冬季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毕署发〔2011〕14号)
为着力抓好2011年秋冬季农业生产,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确保大旱之年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就2011年秋冬季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今年,我区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给全区农业生产特别是大秋农作物造成了重大损失,群众生活面临严重困难。面对当前这一严峻形势,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扎实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是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秋冬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而且是弥补干旱灾害损失、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民较快增收、有效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关键举措,是切实改善城乡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因此,全区上下务必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抓好抗旱保增收保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注重把秋冬季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抗旱救灾攻坚战的决胜之战来打,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全力抓好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认真落实秋冬季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
今年的秋冬季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和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的原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切实开发冬季农业,突出抓好“3321”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三万”农业示范工程和“五园新村”产业发展,大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大力提高畜牧养殖业和精品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着力培育一批小产品、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产业群,努力打造产地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明显的现代高效农业,有效弥补干旱灾害损失,为明年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有力推动全区农业产业跨越发展。为此,今年要确保完成秋冬季农作物种植面积1280万亩,其中种植小麦140万亩、油菜100万亩、绿肥290万亩、马铃薯520万亩(今冬明春计划)、杂粮100万亩、蔬菜130万亩;新增核桃57万亩,核桃育苗基地2850亩;新增精品水果13万亩,精品水果育苗650亩;新增茶园20万亩,无性系茶苗基地6000亩;新增中药材20万亩;新增人工种草及天然草场改造35万亩(今冬明春计划)。